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249章 新役法(2)(5/6)

第249章 新役法(2)(5/6)

    先帝?

    不可能!

    韩绛立刻摇头,先帝不可能教天子这些事情。

    韩绛正想着,令厅外就传来了欢呼声。

    “两宫慈圣旨意……”

    “已允了役法条例在开封府试行!”

    韩绛猛然抬头,一脸错愕的看向章惇:“子厚,是怎么知道的?”

    章惇笑起来:“猜的!”

    他笑的无比灿烂!

    因为他已经靠近了真相。

    ……

    赵煦回到福宁殿中,他坐到了那张为了他而特制的书案前。

    看着书案上摆着的那些东西。

    他的父皇对地方宽剩钱的诸多批示。

    赵煦凝视着这些奏疏上的文字,也回忆着上上辈子他亲政后的事情,更想着在现代留学时的所知所闻。

    宽剩钱是什么?

    就是地方军州,在免役钱/免行钱外,允许增收的额度。

    这部分钱,是作为地方军州经费使用的。

    王安石变法,最初定下的宽剩钱标准是两成。

    也就是在免役钱/免行钱外,额外增收两成,作为地方军州的机动经费。

    自然这是一个给大宋财税体制打的补丁。

    在一切财税皆归中枢,一切支出皆由中枢决定的大宋,地方的财权小的可怜,因为大部分收入,都需要上缴中央。

    英文烈武圣孝皇帝三十二个封桩库的钱,大部分都是地方转运而来。

    同时在地方上,那一个个常平仓里的钱粮,在法理上也是属于中枢。

    地方官只有保管权,而没有使用权。

    这是大宋体制的痼疾。

    也是一个困扰了百年的难题。

    便是在现代,这个问题似乎也没有解法。

    地方钱太多,独立性就会增加。

    地方钱太少,则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所以,王安石变法在免役法和免行法上,才配套了宽剩钱制度。

    一方面是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刺激地方活力,让地方可以做更多事情,而不是人浮于事。

    如今,韩绛请求,从原本应该上缴中枢的免役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