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问题的根源(3/4)
朕会给入内内侍省下诏……”“下次议事,会命宋用臣等与会……”想了想,赵煦接着道:“无论是店宅务也好,在京诸司、场务也罢!”“朕在这里与诸卿表个态度,一旦拿出了决策,做出了决断……就要严格执行!”“朕会遣御史监督,还会让诸官,定期上报相关整改进度……”这些是皇家的事情。理论上,外廷是很难插手的。赵煦的这个表态,等于宣告,以后御史台是可以监督皇室产业,至少可以在侵街这个问题上监督、弹劾。这对所有文臣士大夫,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于是,人人都是欢喜不已,纷纷拜道:“陛下圣明!”赵煦则是微笑着,看着他们,继续问:“还有没有?”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这个道理,赵煦是懂的。现在,赵煦自己做出了榜样和表态。就轮到士大夫们来对他们自己开炮和割肉了。群臣互相看了看,一直站在殿中的蔡京,正要挪动脚步。但他才抬头,就看到了赵煦的眼神。于是,他立刻低下头去。这些日子来,特别是入宫送钱的时候,他得以亲近官家,所以,能懂官家的一些眼神暗示了。虽然可能有些时候猜不准。但,这个时候,宁肯猜错,也不要自作主张。赵煦看着群臣,不疾不徐的问道:“没有了吗?”范纯仁看着那位端坐的少年官家,良心终于无法承受,他上前拜道:“奏知陛下,还有……”“嗯?”“三省六部,以及在京进奏院等有司官衙……也多有侵街!”“嗯?”“此外……”范纯仁鼓足勇气,说道:“诸卿士大夫子侄,在京营生者,也常有侵街……”这才正常!在大宋,外戚勋贵、皇帝、禁军还有百姓,都在侵街,士大夫们又怎么可能不侵街?就像是做买卖。汴京城七十二家正店,还有果子行、质库、夜市……这些赚钱的行当里,固然有许多家背后是外戚勋贵。可士大夫们,难道就是圣贤?不爱财货?怎么可能!在大宋这样的社会,一切向钱看才是真理!王珪死后,其子扶棺还乡,光是运回老家去的铜钱、金银和珍宝,就足足装了七八条船。现代有句话说的好。当你在家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可能你家里已经有几百只了。所以,问题来了,一个王珪,就已经积攒了这么多的财产。其他人呢?总不能说,我大宋朝堂,就一个王珪是贪官,其他人个个都是当代的包拯,清廉堪比章惇了吧?反正在赵煦的了解里。在大宋真正不贪的大臣,如今在朝中的,大抵也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