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忠君报国的土司们(1/4)
郭献卿在宫里面被官家训斥了一顿,还要送去太学‘再教育’的事情。迅速的整个汴京城的勋贵圈子里传开。然后,传入市井之中,到了第二天,无论《汴京新报》还是《汴京义报》都在头版头条,刊载了这个事情。当然,两者的切入点和视角不同。汴京新报,纯粹将这个事情当成了八卦新闻处置。而汴京义报,却是对此大书特书,引经据典,不惜篇幅的大肆渲染。这就像一块石头,被丢进了平静的湖面。瞬间,无数涟漪泛起。无数勋贵,立刻就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快……快筹钱!”高淮拿着手里的汴京义报,急急忙忙的找来了自己家的司阍:“马上派人筹钱,等寒食节一过,开封府上衙,就给人家送过去!”这可得快!越快越好!因为,郭献卿已经用肉身证明了,欠钱不还,那位小官家,虽然不会催债,但人家是会记住的。而这位小官家的记性,朝野公认很好很好。把任务布置下去后,高淮就拍了拍胸脯,自我安慰起来:“就当花钱消灾了!”嘴上是这样说着,但心里面,却是连肠子都悔青了。尤其是想着别人家的正店,都在日进斗金,自家的正店却门可罗雀的时候。高淮心里的就越发不是滋味。“我这是图什么呢?”绕了这么大一圈,改还的钱,一个子都不能少。还丢了一桩天大的富贵,以及简在帝心的机会。亏到姥姥家去了!还好,高家躺平很久了,官家就算关注这个事情,高淮觉得也关注不到自家头上。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然后,高淮就得到了消息。汴京城的好多人家,都在筹钱!市面上的钱,更加贵了!好在,到了下午,钱贵的问题,总算解决了。因为,大量铜钱、金银从店宅务、在京诸司手中涌向市场。各家抛出去的锦缎、绢布、茶叶、珍宝、香料,都被回收回去。虽然价格被压了一些,但都在可接受范围内。至少,比起自家砸锅卖铁,都凑不齐钱,但其他人却凑齐了钱,把自家晾在原地,变成显眼包要好。……元祐元年闰二月乙酉(21),寒食节假期的最后一天。赵煦早上醒来的时候,石得一已经蹲在了他面前。“大家,在京诸司、诸场务以及店宅务等,奉诏出钱九十万贯,金银数千两,承购诸货物,如今大抵已经出清……”“累积回收绢布二十余万匹,茶叶十余万斤,香料数千斤,以及大量的锦缎……”“此外,还购得京城宅邸百余间,城外菜圃千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