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宋誓(1)(4/6)
都堂批准,严禁私加赋税。”资本发展第一要素。私人财产,必须受保护。至少,在法律、制度上要受到保护!不能今天皇帝一道旨意或者官府一道命令,就让百姓,用白菜价甚至明显不公平的价格卖出他们珍贵的财产——这样的事情,在现在的大宋,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是数之不尽。也不能,明天皇帝或者某个高官,想要什么稀奇玩意,就征发百姓,去免费收集,搞什么花石纲、生辰纲。更不能后天,地方官或者皇帝一拍脑袋,临时开征一个杂税项目,肆无忌惮的盘剥百姓、商贾。这样,谁跟你玩啊?所有人赚了钱,要么只会想方设法的存起来。存到床头下,存到地窖里,甚至带到棺材里,也不跟你皇帝嘻嘻哈哈。要么就只会拿去买地买田,将财富变成土地。什么投入扩大生产,什么推动技术进步?想都别想!没有人是傻子。当然,步子迈大了,也容易扯着蛋。所以,赵煦很注意分寸的。他现在的一切作为,都只会在儒家思想和价值观内操作。最多打打擦边球。于是,这一条约法内容,或者说誓言。其实只是口头上的君子协定,不会写入任何法律条文之中,也不会成为任何具体诏令。但它将成为一条无形的约束。经筵官们激动的俯首再拜:“陛下圣明!”这一刻,新党和旧党的界限消失了。对士大夫,特别是有理想的士大夫而言。他们最害怕的事情,是卖炭翁中的场景,是皇帝奢侈无度,是宫中大兴土木。因为这将倒向一个可怕的结果——政治败坏,天下大乱。士大夫们心里是有数的。唐末五代乱世,他们记得很仔细。那个时候,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成锦绣灰。什么士人?什么文臣?统统砍了!而当天子,愿意约束自己,愿意与大臣约法。这实在是了不起。大臣们激动的看向赵煦,赵煦也给了他们恰当的正向反馈。他与群臣一一对视,然后,说出了他要做第二个事情:“此外,朕还当向卿等承诺,今年之内,罢废汴京各城门的入城税。”“四方商贾,天下之物,皆可无税而入城!”这让经筵官们,不禁再次匍匐而拜:“陛下圣明!”哪怕是伴读们,现在也激动起来了:“陛下圣明!”前面的公平交易,不再强征、强买,限制地方征税。其实离这些人都很远。因为这些事情,并不是士大夫勋贵外戚们的烦恼。它们只是平民百姓普通人的烦恼。毕竟,说真的,除了少数头铁的地方官外,大部分官僚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