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和(4/9)
前出营垒,前往附近的一条小河取水。而这常常是一个致命的陷阱。宋军骑兵,忽然出现,一个冲锋,派去取水的人就再也回不来了。除了水,人畜粪便在山上和营垒堆积,也让李常杰和他的军队,陷入了可怕的境地。无法及时清理掉的人畜粪便,吸引来无数苍蝇、蚊虫。士卒生病的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宋军不来攻,他们自己就会完蛋!必须突围了。李常杰知道的,他必须率部突围。从太原出发时,他麾下有三万大军,加上四万左右的青壮。如今,经过七八日的围困和鏖战后,士卒与青壮,损失已超过一万五千。主要损失,来自那一夜的夜袭。宋军骑兵踏营,让近万人互相践踏而死,伤者不计其数,这些伤者里又有三千余青壮,在随后的日子伤重不治(其实根本没有得到过治疗,在这个时代,大多数士卒负伤后,是几乎不可能得到什么有效治疗的)。虽然这些死者,绝大多数都是民夫青壮。真正死于那一夜混乱的士卒,不到三千。可对李常杰和他的军队的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自那以后,直到现在,他的军队都没有胆量正面直面宋军。平时,稍有风吹草动,军中就躁动不安。特别是每到晚上,只要宋军骑兵的马蹄声,在某个地方响起来。很多人都会吓得不敢入睡。尤其是青壮们,日夜惶恐,生怕宋军再次踏营。可是,别说是突围了。自古以来,敌前撤退,就是一件难到了无数将帅的大事。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何况是陷入敌人重围的军队?所以,李常杰回头看向李常宪,道:“阿弟啊,为今之计,恐怕只能丢卒保车了。”李常宪点点头,这是现在军中将校的共识。事实上早在数日前,宋军踏营后的那一天,就已经有人提出,舍弃青壮、辎重,全军立刻脱离接触,南撤到太原。但,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损失惨重,全军得以南返者,十不存一是必然的结局。所以,被李常杰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因为他当时还有希望。他还在期待来自太原或者升龙府的援军。他还想带着自己的主力,回到太原。他舍不得将自己的部队,丢在这里。因为李常杰知道,他一旦这样做了,对整个大越的士气的打击,都是毁灭性的!很可能,从此将再也没有人敢正面挑战宋军。望风而逃甚至不战而降,将成为无数人的选择。李常杰是骄傲的。他自然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但现在,他没有选择了。因为,太原的联系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