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求和(8/9)
玉碎不为瓦全!除了李太德外,李乾德放眼整个升龙府,已经找不到多少能和他立场、态度一致的人了。而李太德,作为他的弟弟,虽然对皇位有着严重威胁。可在这国家倾覆,社稷动摇之时,却是他唯一可以依仗的人。原因很简单——李太德有希望和可能继位,即使他不能,只要李乾德生不出儿子,那么李太德的儿子就一定会即位。这是宗法,也是现实!“朕赦汝无罪!”李乾德温言道:“崇贤候直言便是。”李太德低着头,说出了他内心的声音:“若臣弟愚见,还是请和吧。”仗打到现在,江北除太原外全丢,李常杰的大军音信全无。大越国已经不可能再继续战争了。再继续,那就是押上李家的一切,和北朝赌了。赌输了,李乾德可能还会被送到汴京,封个什么逆命候一类的头衔圈养起来。但李家的其他人,肯定会被赶尽杀绝!李乾德听着,叹息一声,他也知道是这个结果。其实他也已经松动了。毕竟他是皇帝,锦衣玉食的皇帝。没必要在已经注定失败的战争中,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一把命运。上次战争,天降暴雨,才让北朝退兵。这一次,万一雨季推迟呢?李乾德知道历史的。那些被送到汴京的亡国之君是个什么下场?他很明白。于是,他叹息一声,问道:“崇贤候以为,该遣何人过江,与北朝议和?”“又该拿出什么样的条件,和北朝请和?”战前北朝开出的条件,现在肯定是不可能算数了。甚至很可能,北朝的将帅,在胜利的刺激下,已经有了灭亡大越的想法。如此一来,他们怎么可能答应大越求和?这不是自取其辱吗?即使他们答应了大越请和,可是,大越要付出什么代价呢?这个大越与北朝的澶渊之盟,大越得拿出多少东西才能换取北朝退兵?若没有这些顾忌和考虑,李乾德早就同意了请和了。李太德答道:“陛下,宋使李丰,如今在太原,陛下遣使以礼将之送还北朝,自然可以和北朝取得联系。”“至于条件?”李太德道:“既已战败,今为保全社稷,只能是尽可能的多加稻米岁贡,换取北朝退兵了。”李太德就没有太多顾虑了。毕竟他又不是皇帝。这个锅,李乾德背着就行了。只要保全社稷国家,澶渊之盟签就签呗。李乾德叹息着,思虑良久,依旧犹豫不决。因为他很清楚,交趾现在是战败,战败之国,哪里有希望签澶渊之盟?战败者想要和平,就只能拿土地、财富、粮食换。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