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司马光:陛下定与我一般,心忧天下万民(1/6)
打发走冯景,赵煦若无其事的回到偏殿之中,继续看起沈括带来的那些器物。都是些小东西,和刨子一样,技术难度不高,但很实用。就像赵煦现在拿在手里的一卷卷尺。这个东西构造很简单,就是将布裁减成适当的布条,然后在其上面,标注出精确的丈、步、尺、寸、分。最后把布条缠绕到一个铁制的圆环上就可以了。需要使用的时候,将布条拉出来即可。当然,没有现代卷尺那么好用。使用寿命,估计也不太长。但够用就行了!有了卷尺,以后官吏丈量土地也好,作坊里量器也罢,就都有了合用的工具。赵煦把玩着卷尺,问道:“沈提举,如今已经做出了多少套卷尺了?”“奏知陛下,如今已有十余套。”沈括低着头回答。“都送去给宋用臣。”赵煦吩咐:“正好,靖安坊需要此物。”靖安坊的民居征收工作,现在已经全面开始。初步定下的征收价格是市价的基础上上浮一成。这个价格很良心,甚至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公道的价格。毕竟,在过去,虽然赵官家们也会补偿被拆毁的民居。给的钱,名义上是市价。但实际上谁都知道,平头百姓想从官府手里拿到钱,不给好处是不行的。而这次靖安坊的民居征收,却是赵煦让宋用臣、章縡负责,由开封府的‘提举汴京内外厢道路、厢坊公事’这个机构监督。在这个机构里,赵煦塞进去的,可都是以清廉、爱民闻名的大臣。像范纯仁、吕大防、程颐等人,都是那种眼睛里进不得沙子的清流。想在这些人眼皮子底下,飘没掉老百姓的补偿款,那是想也别想。当然了,这些拿了补偿款的老百姓,除非他们拿着钱,出汴京去地方当农民。不然,他们就逃不出赵煦的手掌心。只要他们还留在汴京,他们手里的钱,就迟早会通过各种渠道,回到赵煦手里。他们是拿着钱去租房也好,做买卖也罢。都只是在赵煦手里头打转。因为汴京城最大的地产商,就是赵煦!赵煦放下卷尺,便又拿起了其他物件看起来。这些东西,和卷尺、刨子一样,都是给当下的大宋经济和现成技术打补丁的工具。将诸般器物都看了一遍后,赵煦让冯景将这些东西都收到这琼林苑的这间偏殿。“此殿换个名字吧。”在走出这偏殿的时候,赵煦忽然停下脚步,看向那屋檐下悬挂着的牌匾。其名:左仪殿。看名字就知道,这个偏殿没有被历代先帝赐过名。因为赵官家们都是文青,不会起这么没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