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郭贵的请求(3/7)
厮杀,可不是光有力气就行的。何况,这熙州这里,汉、蕃混居。吐蕃人、羌人、党项人,在人数上完全压倒了汉人。过去保甲法没有用在本地的蕃人身上。但如今,随着高、向两位国亲到任熙河。大量的熟羌、吐蕃人、党项人随之在两位国亲的鼓励和帮助下落户。和汴京、江南的百姓,对成为保丁,避之唯恐不及不同。这熙州的保甲户,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做的。至少到现在为止,只有本地的熟羌,生活多年的党项人、吐蕃人才有资格为之。那些棉庄里的雇工就没有这个资格。原因很简单——成为保丁上番,是有钱有米拿的。依照法度,一个保丁在上番的时候,每天可以拿到十一钱的盐菜钱,并领到两升米作为伙食。这个条件,在汴京城里,属于狗都不去。但在这熙州,却能让人打破脑袋!两升上好的白面,加上十一个叮叮当当的元丰通宝。足够那些没见过世面的羌人、吐蕃人、党项人打破脑袋了。何况,为了保卫大家的棉庄,免受西贼、吐蕃游骑的袭扰。各地棉庄在高、向两位国亲的号召下,纷纷慷慨解囊,按亩出钱,充作保丁和驻军的辛苦钱。事实证明,在保护自己的财产的时候。无论汉人还是吐蕃人、羌人、党项人,都是很精明的。所以,上番的保丁,在上番时还能额外拿到五钱一天的辛苦钱。至于南关堡的驻泊禁军,则是每天可以额外拿到十文。所以,熙州的保甲户们,上番的动力充足。每次上番抽丁的时候,羌人、党项人和吐蕃人,都是抢着去的。至于战时?那就更可怕了!因为战时的赏赐标准,是执行的在京禁军的标准。按照当今天子,在今年五月,为了赏赐南征大军,而命枢密院制定颁布的《元祐军赏令》。斩首一级,计四等军功,赏钱三贯或绢一匹,并记一功,可为将来转迁之用。最要命的是,按照元祐军赏令,比斩首更好的是生俘。这是因为上苍有好生之德,当今天子躬行仁义,不忍多杀伤。所以,俘敌一人,赏绢两匹或钱六贯。而得其妇、幼,更是可赏绢三匹或钱九贯。此外,依照元祐军赏令,先登、斩将、破敌等奇功的赏格,都较之元丰大为增加!便是负伤,只要伤口在前面,也能按照轻重不等的伤情,给与厚赏。战死抚恤,也有标准——只要尸体是向前倒下的,都按照战死论,优给土地。特别英勇,力战而死者,更是有可能恩荫子孙(北宋有恩荫战死士卒的先例,元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