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要圣眷,还是要名声?(2/4)
迅速的复盘了一遍,这些日子他在家看过的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上刊载的文章。从六月丙戊开始,一个个标题,在他脑海中划过。忽地……冯京的脑中浮现了一篇刊载在汴京义报上的文章标题——胥吏害民何时休?作者署名是‘恩祖’。而傻子都知道,吕惠卿号恩祖。所以,这篇文章是吕惠卿的手笔。冯京之所以想到这篇文章,是因为他对这篇文章的印象很深刻。不是因为他说的有道理。而是太怪了!一直以来,吕惠卿此人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当简单直接——杀,杀就完事了。就像他在对西贼问题上的态度——杀光所有党项人,西贼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也如他当年在变法上的激进态度——只要把所有反对派,统统赶出朝堂,那么,变法就一定能够成功!而那篇文章,署名恩祖的吕惠卿,却不复曾经的激进。他甚至没有喊打喊杀。而是提出了一个关切的问题——自古以来,胥吏害民,弊病已久,历代皆无良策!原因是什么呢?这实在是值得所有人深思啊!且,他还认为,即使将开封府的公考制度,推行到整个开封府,也未必能够真的革除胥吏的弊病。至于推广到整个天下?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没有这么多的士子!于是,他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汴京城的公考能够成功?几乎通篇都是在提问题,很少下结论。这很不吕惠卿!所以,当时冯京看完后就感觉奇怪:“这福建子怎么改性了?”是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吕惠卿这个福建子,居然不喊打喊杀,反而开始探讨胥吏的弊病和思考解决之道了。怪!太怪了!如今想来……文章大概肯定是吕惠卿写的!因为用词习惯和文风有着浓浓的吕惠卿风格。但,内容恐怕并非吕惠卿的思考。而是……冯京抬起头,看向自己身前,他咽了咽口水,感觉心脏在扑通扑通的剧烈跳动着。就像当年,他在礼部试后的放榜日,与诸多士子,一起挤在皇榜下,等着朝廷公布礼部试的名次一样。而冯京知道,时不我待,他必须争分夺秒。不然,一旦张安道那老匹夫反应过来,他就完蛋了!因为,没有人能在引经据典的为天子的政策论证合法性方面超过这个老匹夫!人家是行走的崇文院!脑子里装满了,大宋一朝历代故事和历代先帝的宝训!于是,他来不及思考清楚,就持芴拜道:“陛下……”“老臣以为,公考之制,固然是千古圣政……”“然而,若要推广到整个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