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此生无悔入炎华,来世还做大夏人(3/4)
如此优秀的臣子,无疑是国之大幸,但她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陆晨勇于任事,责任心极强,这自然是极好的,然而他实在太拼了,根本不懂谋身的道理,永远把国事置于一切之上。“什么时候,你才能学会为自己着想.”姜承婉在心底嘀咕了一句,便没有再多想,而是转过头,看向不远处不知为何一脸狂热,甚至是崇拜地按着陆晨的张裕,轻声道:“青宁卫指挥同知张裕何在?”“卑职在!”张裕下意识地站直身体,高声应道。姜承婉注视着他,淡然道:“方才陆卿的话,伱都听到了吧?”“你可愿率军前往西平坊负责此事?”张裕拱了拱手。“回陛下的话,卑职愿往。”没有一丝迟疑,回答得干脆无比。就连他身后的一众亲卫,眼神中也没有多少畏惧之意。青宁卫都是从禹州卫隋州卫抽调入京的精锐,经历过禹州水患和三省平叛,无论是觉悟还是执行能力,亦或者是战力,都远超普通军队。尤其张世平和苏双被陆晨调教以后,不仅与百姓秋毫无犯,还在行军之中时不时让部下为百姓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战时又身先士卒,体恤将士。这样的军官,往往能得到士兵的敬畏。因此,虽然是后来者,但不到半年时间便彻底平定三省之乱的青宁卫,这支有着浓厚陆晨作风的卫军,在禁卫军中的威名,并不下于苍翎卫等边军出身的精锐。甚至还胜过几分。苍翎卫在面对血疫时,或许会退缩,但青宁卫却不会。更何况陆晨这个青宁卫的实际缔造者就在一旁,他们又怎会迟疑半分?“好!”姜承婉微微一笑。“如此担当,不愧是张将军之子,果然虎父无犬子。”三言两语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而且姜承婉还特意吩咐,此事当为处置血疫的定例,而不是专门对刘大等人的优待。没了后顾之忧,刘大等人神情顿时轻松了不少。他们没有再抗拒,而是乖乖跟在青宁卫士兵背后,准备离开临时营地。临走之时,刘大突然驻足,随后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颇为不甘地对陆晨问道:“陆公爷,小民.有机会活着回来吗?”“小民的儿子才出生,婆娘还在坐月子,一家的生机全指望小民,若是小民出事,他们.”说到这里,他却是再也说不下去,一副泣不成声的模样。他一个普通人,自然畏惧死亡。但他更害怕的,是自己死后,婆娘和刚出生的孩子断了炊,没了生计,以后该怎么办?若是有一丁点活命的机会,他肯定会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