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 各怀心思2(2/3)
国比起来,双方更愿意把对方当敌人来个不死不休!从名气上比较,科涅茨波尔斯基也比布图尔林大得多。前者是欧洲很有名的将领,曾率领波立联邦军队多次成功抵御过奥斯曼人的进攻。后者虽然在俄罗斯很有名,却只在南部对付过克里米亚汗国。布图尔林元帅有作战计划是吧?科涅茨波尔斯基元帅为什么就不能也有个作战计划呢?你想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人家偏不,就得疾风骤雨快进快出!按照科涅茨波尔斯基元帅的计划,同样是以哥萨克骑兵为先锋,先把大明军队的虚实试探出来,然后波兰骑兵一拥而上与之决战,争取一战定乾坤,最好赶在圣诞节前回国。至于说俄罗斯军队和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该干点啥,人家根本就没算进去。只要不捣乱爱干啥干啥,骄傲的翼骑兵和彪悍的哥萨克注册军足矣在平原上荡平任何敌人!这下北方战区就成了两股力量互不统属、互不干涉的状态,俄罗斯军队仗着距离近先出发了几日,波立联邦军队更鸡贼,直到听说俄罗斯军队开拔才动身,生怕走到一起发生冲突。不对,算错了,除了这两股大军和哥萨克骑兵之外,在战区的编制中还有4000多名来自克里米亚汗国的轻骑兵。他们既不归俄罗斯元帅管辖,也不受波立联邦元帅统领,是一股单独的军事力量。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还真不是伯恩哈德有意添乱,而是谁来了也没法让这三家互相信任。克里米亚汗国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热衷于对异教徒进行圣战,有事没有就向北骚扰一圈,到处抓捕波兰人和俄罗斯人回来当奴隶卖。波兰、俄罗斯、哥萨克都对克里米亚汗国恨之入骨,能一起参加东征,已经是欧洲各国施展外交手段软硬兼施的最大能力了,反正也合不拢,索性就谁也别指挥谁了吧。所以说北方战区总共有三路兵马,数量最多的是俄罗斯和顿河哥萨克;战斗力最强的是波立联邦和扎波罗热哥萨克;行踪最飘忽,至今为止谁也不清楚跑到哪儿去了的是克里米亚汗国。卡托什金就是顿河哥萨克的团长,率领着5000骑兵为俄罗斯正规军当前锋,同时还要保护左右两翼,一路上风餐露宿没少受罪。然而赶到突厥斯坦城了,也从沿途俘获的哈萨克牧人口中得知大明军队主力就在这里驻守,却不敢再向东深入了。一是布图尔林元帅有言在先,顿河哥萨克只管探路、警戒两翼、搜集粮草,不许贸然对大明军队下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