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社仓(3/3)
叔去周边村子里,帮你收新粮,又干又新鲜,保证比你在码头镇买的强。”
粮商到村子里收粮,最多五六钱一石,王鸿亮想当中间商赚差价,所以跑过来献殷勤。
舜华哪里敢跟这位算死草打交道?别看他现在说得好听,等他收上来陈芝麻烂谷子,有得扯。
“四爷爷介绍的生意,哪个敢哄我?”舜华又才不会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限的扯皮之中,“下乡收粮食很辛苦的,二叔还是歇歇吧。”
袁族长却不支持她:“族里人也没啥挣钱的门路,有那愿意挣这个辛苦钱的,你就给他们这个机会罗。”
族长发了话,舜华只好从善如流:“不过,收粮要经过十四叔检查,不是新粮的,一律不收哈,到时候别怪舜华得罪哈。”
第二天,袁家村有牛车的人家,都跑到外村去为舜华收粮食。
袁鸿亮没有牛车,怂恿他堂客小林氏回娘家借了一架牛车,两口子直接在林家村收粮拉回来。
有了舜华的“一两银子一棵”的教训,又有小林氏在旁边坚持,袁鸿亮这次不敢弄鬼,老老实实的收了刚晒干的晚稻回来,通过了袁十四的检验,十石粮挣到了二两多银子。
这下,两口子跟打了血似的,小林氏坐地收粮,袁鸿亮专职运输,还真被他挣了十几两银子。
这是后话。
社仓里存得最多的,还是舜华从码头镇拉回来的粮食,省事。
五老爷对舜华的行为,表示不屑:“钱烧的!粮食是那么好存的?有他哭鼻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