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准备打井(2/4)
刘世祥的心思也跟秉哲一样,他现在没有话语权,他要是有一官半职,那些人也会忌惮一些吧?
“走,读书去!”二人异口同声地说,领着其他人回教室去了。
舜华对靶姨娘说:“姨娘去后院,看着女伢子们,别让她们到假山上爬高踩低的,万一伤着了,不好向她们父母交待。”
芸姨娘含着眼泪,转身去了后院,周二婶跟着去忙了。
乘下周阿公和周二田。
周阿公望着天上明晃晃的太阳,担忧地说:“这天再不下雨,以后少不了这样的吵闹。”
舜华想着“湖广大饥”,原来是旱灾啊,湖广受灾,做为邻居的江西,也受到了影响,瑞昌地区,年后就没有下过雨。
作为大明粮仓的湖广受灾,粮食一旦减产,全国都要受影响。
就像前世,如果黑土地或者中原的粮食减少,全国都要受影响一样。
前世还可以通过进口粮食来补充,这大明,到哪里调粮?
北面的民族,粮食主要靠抢。
西北诸省,不饿死人,就是盛世。
西南,四川倒是天府之国,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南洋倒是有米,以现在的运输能力,白菜价运回来都要贵过肉价,一点不现实。
鱼米之乡的江南,八成的土地上,种的是棉花,槡树,粮食自给尚且困难,哪里有余粮接济别人?
所以,这时代的天灾,只能自己扛。
舜华觉得,与长江只隔着一座凤凰山的袁家村,还不至于遭受旱灾吧?
她决定出去看看,坐以待毙不是她的风格。
周大田正领着十几个人,挑水浇地。
“周大叔,今天怎么少了这么多人?”舜华还以为,是上午她宣布要以粮食抵工钱,吓走了一些人呢。
“这些都是家里无地的,靠做短工养家糊口的人,”周大田放下水桶,边撩起衣襟擦汗边回答道,“家里有田地的,都忙庄稼去了。”
茉莉花地离凤凰溪有两里路远,五十亩地,全靠挑水抗旱的话,累人不说,成本也太大了,到时候卖花的钱还不够付工钱的。
周阿公也觉得这样不行,想了想,对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