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吴知县的土地财政(2/3)
丰富,撒一把豌豆,二十来天就可以长出豆苗,撒半亩油菜籽,一月后就可以摘菜心。
在江、湖、河里捞些鱼虾,虽然没有米面黍等粮食,也好过千里迢迢的去逃荒。
八月,袁家村刚受灾,族长就要求人们,在大田里种萝卜白菜,现在,这些菜都长起来了,总好过去山上挖野菜。”
舜华在前世看过电影《1941》,对逃难的灾民印象深刻,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她都不希望这一幕在她身边重演。
吴知县点点头:“袁族长的法子,本官也在全县推广,奈何钱粮有限,有些村子执行不到位。”
提起钱粮,吴知县索性把今日的来意挑明:“本官今日前来,一是贺袁小姐家上梁之喜,二来嘛,就是为了这钱粮……”
袁家村众人都不做声,等他的下文,心里却在想:这位该不是来募捐的吧?
吴知县理解众位的心思,忙说道:“诸位别多想,本官不是来要钱的。
半月前,本官向九江府和布政使司衙门呈文,要求赈灾。两级衙门都拿不出钱粮来,却也批准了本官的另一项措施。
同意把本县内未开垦的土地,出卖一些,以筹集救灾银钱。
本官今日前来,就是询问袁族长和袁小姐,是否有兴趣买点土地,筹集一些钱粮,救一救这全县的父老?”
王衍爵醒悟过来,吴知县这是卖了座荒山,得了经验了。
舜华没想到,大明朝的官员也懂得土地财政,靠卖地来缓解财政压力。
袁鸿泰挂了两间公司,单是长江装卸公司一个月的分红,就抵得他家五百多亩土地一年的收入,他对买荒地,没什么热情。
袁族长有点心动,他家一个进士,两个举人,再买两千亩地,也不用交田税。
舜华一句话就问到点子上:“荒地免几年的田税?”
他家秉哲要考上举人进士,起码得五六年的时间,要是只免三年税,她也懒得去经营。
再说,大明就快进入小冰河时期,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做为小民,还要承担繁重的赋税,给官府白做工不算,还要饿肚子。
做农民,永远是最苦的。
吴知县看袁族长和舜华的兴趣不大,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