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第一届员工会议(3/4)
为“兴”字辈,一百零一到两百的,为“明”字辈,两百以上的,归为“大”字辈。
公司最初的几位创业者,全都成了“大”字辈大佬。
码头上的力工,则为“良”字辈,意思是,咱们都是大明的良民。
大明是个等级分明的社会,舜华征求了几位高层的意见,整出了一份晚辈见到长辈时,要遵循的礼节。
参会的人,人手一份《公司手册》,是请县城的顾家书店刻印的,把公司制度列得清清楚楚。
这一份融合了帮会规矩,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公司手册》,是舜华绞尽脑汁才草拟出来,又几经讨论,最后才确定下来的。
当即派发给大家,台下人大多不识字,听说这本手册上讲的,都是公司的规章制度,都十分珍惜地收入怀中。
心说,回去请个师爷,好好念来听听。
最后是颁奖,装卸公司的奖品很直接,全是小金元宝。
讲台上盖着的红布一揭开,黄灿灿的金元宝,晃瞎了台下众人的双眼,纷纷在心里发誓:回去就要跑出去,多谈几个码头,下次,一定要拿到金元宝!
袁族长、王安、王衍爵,跟舜华一样,坐在主席台侧边的位置,全程观摩了这场会议。
除了舜华,其他几位,全被墙上那幅巨大的图画吓倒了:除了治河尚书潘季驯,谁还能画出这样一幅图来?
舜华的初心,只是为了报答袁四爷对姐弟们的维护之情,为解决袁四爷无人装卸货的处境,才整出来的吊架和手推车,没想到,竟发展成了一只独角兽!
她现在知道,前世开放初期,那些大佬们的第一桶金,是如何挣到的了。无他,市场空白而已。
最初,只有江湾码头和九江码头的业务时,她只需要抱紧王安这条大腿,就能做生意。
现在,公司业务拓展到长江沿岸,她急需找到更大的靠山,才能保住公司的业务和财富。
王安和王衍爵,是她目前结交到的最有背景的人物。
所以要请他们来观摩会议,舜华不知道,人家对这搬搬抬抬的生意有没有兴趣。
能把他们背后的靠山拉进来最好,拉不进来,公司的生意就不能再扩展了。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