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县试(2/4)
进入考场,分别给两位考官行礼。
秉哲虽跟二人相熟,此时也不便出声,只跟其他人一样行礼如仪,两位考官也只微微颔首,并没有特殊看顾。
待众人坐定,吴知县起身讲话:“本官奉朝廷之命为国选材,自当兢兢业业,公正廉明……
尔等,未来栋梁,朝堂君子,务求持心守正,不要做那挟带抄袭之事,令我辈读书人蒙羞……”
第一场正场,考时文,都是从四书五经中出的题,秉哲拿到试卷一看,都是背诵过的内容,忐忑的心当时就定下来,他记着先生们教的,用馆阁字体工工整整地把答案填写在试卷上,生怕墨汁弄脏了卷子。
最后一道题目是做一首试贴诗,题目“门垂碧柳似陶潜”。
做试贴诗,首先要知道这诗的出处、典故,再用这个典故,或咏物、或咏景、或叙事。
当然县试的考试程度并不难,主要还是考察学童对诗词典故的熟悉程度,对试贴诗的要求并不高。
这道题目典出晋陶渊明隐居的故事,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秉哲是知道的。
他在草稿纸上几经修改,终于制得一首“五柳低垂碧,陶潜旧隐屋,问谁门掩映,似此树扶疏。”
总算把题目上的几个字嵌进了诗中,也贴了陶潜的典故。
一张试卷做完,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秉哲抬头,见前后左右的考生,有的在奋笔疾书,有的在抓耳挠腮,还有的在对着试卷发呆,更有早早交了卷的。
他左前方的秉辰,右前方的秉生,还在提笔急书。
秉哲又把试卷从头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错漏、犯忌讳的地方,这才收拾好草稿和文具,放进考篮里,拿着卷子去交卷。
县试是当场阅卷,吴知县见秉哲来交卷,冲他温和地笑笑:“袁秉哲,不错,你家制的茶,不错。”
“承蒙县尊抬爱,”秉哲恭敬地说,“我阿公制的茶是极好的。”
赵教谕凑过来一起看秉哲的试卷,见卷面整齐,字迹工整,先道了一句好,不愧是白鹿洞书院教出的学生,看这工整的馆阁体,就让人舒服。
二人当场阅卷,竟是全部答对,试贴诗也做得中规中矩,吴知县提起红笔,当场写了个“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