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使功不如使过(2/4)
,被整得越惨,在读书人中的名声越响。
邹元标刚中进士时,是个愤青,敢跟权臣张居正硬刚,挨了八十庭杖,腿都打瘸了,也没有屈服,果然是读书人的楷模。
如此盛名之下,跟随他的学生就更多了,连到白鹿洞书院讲学,也带着一帮学生。
看来,秉哲对邹元标十分推崇。
“邹先生的学问是极好的,”舜华不想在这个时候,破坏一位先生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值得尊敬。”
“是啊,追随邹先生的学生,有童生、有秀才,还有举人呢。”秉哲眼中露出异彩,“有刘季晦兄弟三人,同一年中举,如今都跟在邹先生身边学习呢。”
舜华惊异:“兄弟三人同一科中举?这么厉害?哪里人啊?”
“南昌府,季晦兄对小弟多有照顾,时常指点小弟的学问,这一次放冬假,还邀请小弟去南昌游玩呢。”
舜华点点头,送秉哲兄弟去白鹿洞书院读书,是她做得最正确的选择了。
看看,兄弟二人结交的朋友,一个是皇长子师,供职于翰林院,一个,一门同科三举人,妥妥的学霸之家啊。
算了,学问上,她已经指导不了这个大弟了,只能在生活上关心关心他。
“南昌也不是很远,隔壁的鸿亮二叔,长期在鄱阳湖周边收粮,用的还是四爷爷家的船,去南昌也很方便。”
秉哲说:“我不喜欢鸿亮二叔,阿姐忘了,他欺负咱们的时候了?阿姐还用他,不怕他再算计咱们?”
舜华皱皱眉头:“阿姐也不喜欢他,所以才把他踢到码头上去。
大弟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使功不如使过’。”
舜华用毛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这几个字,秉哲凑上前读道:“‘使功不如使过’,阿姐,什么意思?”
“用人的时候,用一个立下过功劳的人,还不如用一个犯过错误的人。
立过功劳的人,容易挟恩图报,而一个犯过错误的人,会很珍惜你给的机会,兢兢业业地做事。”
秉哲陷入了沉思。
舜华又说:“这点,可能跟你的先生们讲的不一样,他们追求的是完美的人格,一次不忠,一世不用。
孔子都说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