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没钱(2/3)
下希望的那样,这个研究院,能造出更犀利的武器,在南海上抢回更多的财富,缓解大明的财政困难。
王锡爵先发言:“各位在二十天前的经筵上,都听到了翰林院庶吉士袁秉辰的发言,利玛窦先生传播的西方知识,我东方自古就有。
陛下听了,就想成立这么一个机构,来整理、研究老祖宗们传下来的知识,为大明所用。
这一份,就是袁秉辰撰写的建院方案,大家来讨论它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来执行。”
礼部沈一贯首先发言:“整理典籍,研究各项学科,翰林院就可以做了,何必还要另外设置一个机构?大明的冗官还不多吗?
我的建议是,把这个研究完的各个项目,下发到翰林院去,让各位翰林做去。”
沈一贯马上就要入阁,礼部左侍郎沈鲤,就要转正成为礼部侍郎,二人正在进行工作交接,他今天也参加了会议。
他与沈一贯不对付,第一时间就站出来反对:“翰林院是人才储备库,让未来的阁臣和部堂,去研究如何种出高产的水稻?是浪费人才!”
兵部左侍郎李桢,深感大明兵器落后,让战争屡拖不绝,他说:“也不能全都归到翰林院,至少火器这块,要归到兵部来,一来,兵部已经有这方面的基础,二来,翰林们确实不适合研究兵器。”
工部左侍郎吴承南,好不容易得到“署本部印务”的机会,成为代尚书,巴不得做出点成绩来,好把前面那个“代”字去掉。
他说:“这方案上,水利、建筑、机械、采矿、冶金,这些项目,都应该归到工部管辖,跟兵部一样,工部也有这些基础,本官看,这方案上所谓的研究,也只是作一些优化而已。”
吏部蔡国珍不满地说:“陛下也真是,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他能担得起吗?
这个研究院就算成立,也不能让他担任院长,必须选拔老成持重之人来主持,至于袁秉辰,可以做为副手,慢慢成长。
陛下拔苗助长,吏部就不能依着陛下的性子来,得依官场规矩。”
官场是什么规矩:论资排辈,一个还在观政的庶吉士,哪有资格挑这样的大梁?
几位部堂各执己见,争论得口干舌燥,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