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建立矿场,再见思凝!(2/9)
还得烧钱把所有设备更新换代,把8寸晶圆厂转成12寸晶圆厂……再投入巨资搞研发,提升制程工艺到90nm、65nm、55nm、45nm……完全费力不讨好,还不如直接收购12寸晶圆厂。可12寸晶圆厂很少,乃是当下最先进水平,都被各大半导体巨头拿着当宝,几乎不会出售。连中芯国际的12寸晶圆厂,都是自己拿地投资建的!如此说来,当下王逸唯一的选择只有先入股中芯国际!后面赚了钱,再考虑200亿投建或收购12英寸晶圆厂的事。随后,王逸打开笔记本,看了下中芯国际的市值。112亿港元,也就是100亿人民币左右。这個市值很低,非常低,都不如一座12寸晶圆厂贵。原因简单,晶圆厂真正贵的并不是厂房和土地!而是里面的先进设备和生产线!当下中芯国际只有几座落后的8英寸晶圆厂,制程在在130nm-300nm。设备大都是张老当年弄的二手设备,制程落后,即将淘汰,并不值钱。说白了,中芯国际名下的几座晶圆厂,只剩下厂房和土地硬撑着,没多少价值。而新投建的几座12寸晶圆厂,还在建设中,都是无底洞,同样不值钱……汉芯等12寸晶圆厂,也只是中芯国际代管,并不是中芯国际自己的。再加上中芯国际负债累累,制程停留在65nm。而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已经做到45nm、40nm,甚至28nm,中芯国际落后了足足三代,自然估值很低。王逸拿出20亿,买不起一个新的8寸晶圆厂,但能买下中芯国际不少的股份。今年五月份,中投2.5亿美元入股中芯国际,以每股5.39港元的价格获得360589053股,占股11.6%,成为第二大股东。而第一大股东大唐,占股19.08%。台积电10%的股份,则被稀释到6.543%,成为第三大股东。当下中芯国际的股价只有4.3港元,市值也跌了一些,王逸投入20亿,成为第二大股东,不成问题。但这事不急。一来,中芯国际当下的业务制程,还是以130nm以上的业务为主,90nm都很少,65nm更是寥寥无几,良品率也不高。王逸入股中芯国际,也未必有足够的65nm产能。毕竟中芯国际的12英寸工厂还在建设,产能有限。二来,中芯国际当下很是混乱,财报很难看,股价还会暴跌。王逸记得明年6月份,中芯国际的股价会跌到2.5港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