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猛攻盘山(3/5)
历史上,祖大寿最终是降了皇太极,但他投降也是被迫无奈,假如不是崇祯皇帝瞎指挥,执意催促在前线的洪承畴轻敌冒进的话,原本按照洪承畴步步为营的战术和在锦州的祖大寿相互配合,锦州之战绝对不会变成后来这个样子。
从事实来看,历史上的锦州大败根本就在于崇祯的缘故,他根本不顾前线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客观因素,不听前线最高指挥官的解释,仅仅以京师的几个官员的言论再加自己的想象就拼命催促洪承畴尽快解决锦州之围。而洪承畴也是无奈,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法不听从来自京师的旨意,明明知道冒进的巨大风险,他也只能下令改变之前战术,率领大军快速向锦州推进。
正是这个举动最终造成了严重后果,原本洪承畴的战术让皇太极无可奈何,只要明军再熬一熬,短则一月长则两三月的时间,皇太极的八旗就得先崩溃了,可偏偏崇祯在其中横插一手,使得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得知洪承畴冒进后皇太极喜出望外,立即调动军队对洪承畴的主力进行分割包抄,最终导致洪承畴的军队前后脱节,自身被围,从而战败被俘。
洪承畴的援军完了,在锦州驻守孤城的祖大寿也彻底失去了希望,祖大寿很明白自己再也不可能有人来救援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祖大寿已失去了挽回战局的一切可能,留给他的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等着城破身死,另一条路就是投降。
这时候的祖大寿已没了其他选择,与其死守被破城倒不如投降更好些,至少这样能避免自己部下的伤亡,也能保全锦州城内的军民。更重要的一点,因为洪承畴的覆灭,祖大寿对大明也彻底失望了,但凡有一点希望,祖大寿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从这点来看祖大寿投降皇太极也算对大明仁至义尽了。
现在一切都起了变化,随着朱慎锥的横空出世,原本历史上的锦州大败并没有发生,当初皇太极包围锦州城,祖大寿最终也在朱慎锥采取了渡海北击和稳扎稳打的战术下安然渡过困境,不仅守住了锦州,更保住了明军在辽东的主力部队。
这些年祖大寿在辽东早就憋着一口气了,他和建奴可以说是不共戴天,多年的战争之中,祖家子弟不知有多少死在建奴的手里,就连祖大寿的家人也在大凌河之战中战死了不少。
随着大明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