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京城,病了(2/3)
打断,他经常打赏报童,尤其是在篮桥附近一带的。可这个报童他压根不认得。虽然离京两年,报社可能换了报童。但报社有报社的规矩,就算是新来的报童,绝不会如此无礼,没有规矩。看样子报社可能也出了问题。强忍着怒火,苏谨接过早报。这一看不要紧,越看越生气!《应天早报》的内容,之前以务农常识、时政要闻、民间故事、连载的小说演义等为主要内容。但这份应天早报,却不见便民的新闻,反而充斥着对朱允炆政绩的吹嘘。即便不吹朱允炆,也是对六部大臣的吹捧。至多再有一些‘鸿学大儒’的文章,用词佶屈聱牙,内容那就不是给百姓看的。苏谨给了马三一个眼神,后者会意。他给了报童几个铜板的赏钱后,果然报童态度好了许多。苏谨沉着脸问他:“我来问你,这早报现在销量如何?”报童一听就苦了脸:“自从涨价之后,现在哪还有人买啊?除了朝廷、国子监和别的书院订购一些,剩下的全都成了废纸了。”“涨价的事你们编纂就不管?”“管什么呀?”报童踢了一脚路边的石子:“总编纂早就换人了,现在早报归礼部管,原来的人早被赶走了。”听到这里,苏谨心下了然。没什么好问的,挥挥手赶走报童,继续看着手中的报纸。虽然通篇都是庾词,但也能从中看出一些消息。尤其是这一期的头版头条。文章是京中有名的鸿学大儒张联生写的。文章中的内容反复提及一个人,并为他造势——方孝儒。最后更有许多大儒背书,希望朝廷召方孝儒再次出山,‘挽救’大明朝政。“挽救?哼,他要是真的身居要职,大明只怕亡的更快!”“老爷,咱们现在去哪?”苏谨沉思。苏府肯定不能回去,那里现在不知有多少眼线盯着。同理,公主府也是一样。但公主府他却有必须回去的理由。这次回京,除了心忧老朱的病势,最重要的事,就是接朱灵萱离开。但在这之前,他必须隐匿下来,搞清楚应天府现在的态势。“先去青丝坊吧,装作咱们是去谈生意的。”半个时辰后,当苏谨站在青丝坊大门口时,他知道这‘生意’是不必谈了。金灿灿压根不在店里,而代替她坐在掌柜位置的,是一个陌生女人。这女人百无聊赖的打着扇子,但眼睛却时不时在街上扫过,露出一丛精光。“走,去有间客栈。”有间客栈在青丝坊的北面,中间要路过亿达商场。原本繁华无比的亿达商场,现在却显得萧索无比。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