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第19章 征安南大获全胜,朱老四又想搞事(2/3)

第19章 征安南大获全胜,朱老四又想搞事(2/3)

,就是表达自己的重视。毕竟,北方粮食产量比不了南方,需要从南方运粮。但是走陆路,损耗太多了。一般就是运一车粮,就得备两车,其中一车是给运输人员路上吃的。甚至有时候,给运输人员准备的口粮,比要运输的粮食还多。朱棣清楚这笔账,所以才想疏通运河。毕竟利用运河运输粮食的成本,比走陆路,少的多。而且运河疏通之后,也能给运河两岸的百姓带来许多好处。更重要的是,能使南北方的交流加强,还能使北方的经济发展加快。朝会得最后,朱棣命礼部,在全国范围内,搜集书籍,什么类型的都要。因为,他还要干一件大事。朝会结束后,朱棣在御书房召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叫解缙。“臣解缙,参见吾皇万岁!”“平身!”“谢陛下!”解缙是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因为一篇《太平十策》,进入了老朱的眼中。只是后来老朱要杀李善长,解缙竟然帮自己的好友上书,为李善长申辩。这一举动,让老朱非常生气,于是在洪武二十四年把解缙赶回了家,并留下一句话“十年之后再用”。可解缙等不了十年时间。于是在朱允炆登基之后,他找到以前的好友,请他们帮自己向朱允炆美言。终于,解缙又当官了,可却是去一个偏僻的地方当官。这和他想的不一样。他的反应很快,马上发动自己的关系网。最后如愿留在了京城,在翰林院任职,就是官职不大。不过解缙坚信,想要往上爬,想要荣华富贵,只有留在京城才有机会。所以,在朱棣率军打到京城的时候,解缙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跑到城外投降。而解缙也因为此次及时投诚,获得了朱棣的重视。当然,这其中也有朱棣诛了方孝孺十族的原因在内。毕竟,当初在进入京城之前,姚广孝就叮嘱过朱棣,不能杀方孝孺,要是杀了,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绝了。可朱棣并没有听姚广孝的话,他杀了方孝孺。但姚广孝说的问题又不能不管。于是解缙就这样成了朱棣给天下读书人树立的榜样。不过,解缙并不是方孝孺,他并不能完全解决朱棣遇到的事,也改变不了朱棣在读书人心中的形象。他的存在,更像是朱棣笼络读书人的手段。当然,解缙本身的才华也是不能忽略的。朱棣打量着眼前的解缙,像拉家常一样和解缙聊了起来。后者也敏锐的察觉到,朱棣这是要有任务交给自己。自打《太祖实录》完成后,他就一直待在翰林院,没啥事做。有时候他甚至怀疑,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