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第37章 灾情(2/3)

第37章 灾情(2/3)

看了被蝗虫破坏过的田地。当真是惨不忍睹。“蝗灾的破坏力太大太大,所以百姓对于蝗灾的恐惧尤胜水灾旱灾。”杨轩带着小皇帝一路看,一路解释。理论经验再丰富,都不如亲眼看看来到实在。不亲眼见识见识蝗灾的可怕,再怎么说对方也想象不到。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杨轩就带着小皇帝这样一路走一路看,大大扩展了其见识。小皇帝也将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全都记在了心里,回到皇宫后,还会讲给自己的娘亲听。六月,各地粮食抢收工作已经完成。蝗灾也过去了。各地正在统计受灾情况,准备向朝廷汇报。内阁。“镇国公,北直隶因为提前预防等各种措施,蝗虫带来的影响不是很大,但由于旱灾,粮食减产已经达到了四成。”距离京师近的地方,受灾情况,已经统计了上来,远的,则还需要等待。减产四成,这样的损失不可谓不重,但剩下的六成,百姓的口粮却是够了。当然,前提是朝廷减免今年的赋税。不然要不了多长时间,百姓就得饿肚子。…随着河/南、山/东等地的受灾情况统计上来,整个华北平原今年的粮食减产情况出现在了杨轩等一众朝中大佬的面前。山/东、河/南的一些地方因为旱灾和蝗灾的影响,粮食直接绝收了。据锦衣卫的汇报,当地的百姓都已经绝望了。无数百姓哭泣。“按照各地受灾的情况,该减免赋税的减免赋税,不能让百姓失去希望。”“各地官员也要第一时间赈灾,赈灾的粮食不够,直接上奏,朝廷会解决的。”“再从南方调一批粮食北上,以备不时之需。”“钦天监也别闲着,全天监控天时,如果有下雨的迹象,一定要第一时间上报。”“趁着种玉米的时间还没有过去,得再种一茬粮食。”“百姓没有粮种的话,朝廷提供。”一连串的命令从杨轩的口中出来,随即传出京师。百姓们得知这些消息后,喜极而泣。朝廷没有对他们不管不顾,没有什么能比这更给人希望的了。无形的凝聚力汇聚而起,化作了国运。为了应对灾情,杨轩可谓是不惜代价。一车车粮食从通州运出,到达各地。各地官府衙门组织人手,以工代赈。修路的修路,兴修水利的兴修水利。经济要发展,就得先修好路。另外,这水灾也不是小问题,北直隶从大明立国以来,可以说是年年都有水灾。而且频发于夏秋两季。水利,也是重中之重。就这样在朝廷不惜代价的赈灾下,想要囤积粮食发财的粮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