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处决郭应响(2/4)
些收成的只是粮食减产而已,交了赋税租子挨几顿饿吃点杂粮面勉勉强强也能过去,
但今年的灾情那可是真正的颗粒无收,大片农田里面的农作物全部枯死,就连路边树都有不少直接枯死,陕西境内的中小型河流全部断流,向泾、洛、渭这三条大型河流也出现局部性断流。
这也可想而知崇祯三年的灾情有多么的严重,所以很多农民干脆把家中的存粮给打包带走提前出去逃荒来躲避租税,等到来年年景好了再回来继续种田。
所以流民潮也就提前的出现了,不过这也只是小规模的而已,大多数农民都还期盼着官府能够免除今年的赋税让他们能够渡过这个灾年。
那一小部分农民则是对官府已经失望了,他们不认为官府会减免赋税,所以便赶紧卷粮食跑路了。这些流民有相当大一部分被农民军所吸收成为反贼。
...
郑彦夫在上位掌刑都司之后铁营的军纪立刻就得到了扭转并且都快比徐安在的时候还要好一些。
王铁选郑彦夫这么个人来掌军纪也是有他的道理的,首先这人的道理品质就很不错,不收礼也不送礼,来铁营之前就不收别人的礼,进了铁营之后也没有去提着礼品拜码头,甚至连王铁的码头都没有拜。纯粹的就是一个孤臣。
这类人用来掌管军纪那是再好不过了,再加上郑彦夫是王二的旧部,在与铁营的一众中高级军官之间没有任何的纠葛,执法的时候也不用顾忌那些人情世故。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郑彦夫不是一个人,他有王二的那群旧部作为支撑,就如同徐安一样,有那群固原逃兵作为支撑是一样的。这也是郑彦夫能够管这个办那个的底气所在。
不管在那里混单打独斗都是不行的,这年头在外面混是讲势力的。
...
这一说到徐安就不得不说郭应响了,由于铁营这些天忙着其他的事情没有管郭应响,郭应响便一直都被关在州衙监狱里面。
铁营这段时间不管郭应响不代表着郭应响日子过的好,因为有人会去管他。
徐祖光得知自己的杀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