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良知沉睡这本书核心内容和案例(2/3)
2.**追求刺激与冒险**
-因无法感受深层情感,需通过高风险行为(如赌博、欺骗)获得刺激。
-**案例**:一名心理医生故意误导病人,伪造诊断报告打击竞争对手,只为享受“权力游戏”的快感。
3.**情感冷漠与掠夺性**
-视他人为工具,对伤害行为毫无悔意。常用“煤气灯操控”(Gaslighting)使受害者自我怀疑。
-**案例**:老妇人持续散布谣言、破坏邻居生活,只因“无聊时找点乐子”;男子为继承遗产与妻子结婚,对子女冷漠如陌生人。
---
###**三、关键实验与理论支撑**
1.**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 62.5%的普通人在“权威人士”命令下,会对他人施以致命电击,揭示**良知在权威面前易被压制**的真相。
2.**“煤气灯下”现象**
-源自1944年同名电影:受害者被操控后怀疑自我认知。反社会人格者通过否认事实、颠倒黑白,使他人陷入精神崩溃。
---
###**四、反社会人格的成因**
作者驳斥了“童年创伤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常见误解,强调:
-**先天基因**:50%的影响来自遗传(多基因共同作用)。
-**文化差异**:东亚集体主义文化下反社会人格比例(0.03%~0.14%)远低于西方个人主义社会。
---
###**五、自我保护:13条法则**
书中提出针对无良症者的防御策略,重点包括:
1.**承认现实**:“每25人中就有1人无良知”,警惕表面完美的“伪装者”。
2.**事不过三原则**:对谎言、失信行为零容忍,及时切断关系。
3.**质疑权威**:警惕利用身份的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