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我们整点儿新货(先发两章,眼睛问题,还有一章晚一点)(3/4)
样,我们当然也在这方面有所布局,就算没有高振东,这个节点上,我们也在仿制国外的可控硅器件,并且有了一些成果和产品可以用。
要不然高振东搞计算机,那个电源恐怕没那么容易搞得那么小。
不过要说技术先进性这个事情嘛,和高振东开始搞计算机时候的微电子技术一样,基本上就不要考虑了,能仿制好,就已经是我们的同志努力工作的结果。
而且现在别说我们,全世界的功率半导体,都有一些绕不开的问题,要不然高振东也不会想着搞新元件。
功率半导体?难道是可控硅?
作为半导体厂的总工,崔总还是对这些东西有所了解的。
“高总,你是指的可控硅是吧?那个东西,我们有几个单位在搞,西北的整流器厂,松江的整流器研究所,还有京城的电子院一个研究室,都在搞这个。”崔总提醒高振东道。
高振东笑道:“有这么多单位在搞?那我还真不清楚,不过没关系……”
现在有多少单位在搞,高振东还真不清楚,不过对他来说,问题不大。
“我们搞几个新器件,和以前都不同的那种。”高振东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虽然不知道有多少单位在搞,但是对于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过程高振东还是知道的,他准备搞的几个器件,在这年头都还没有诞生。
这几个器件,也是高振东花了一点时间,在众多电力电子器件中挑出来的,毕竟精力和资源有限,他不可能什么都搞,所以他想尽办法,多方权衡,挑选了这几种出来。
挑选的标准也很简单,要能尽力涵盖尽可能多的应用场景,而且成果的生命周期要尽可能的长,每类器件,要用几十年都不过时的那种,而且技术要求不能太高,能符合当前的技术环境。
这工作,可把高振东给折腾够呛,哪怕他当年电力电子考得很不错,但是重新回忆起各种器件的特性、使用范围、生命周期、技术难度,并进行综合比较,还是让他花了至少一天时间!
一天呐!
作为仅仅是分析对比来说,对于高振东已经是花了大本钱了。
抛开太过遥远,要求过高的MCT、SIT、SITH、IGBT、I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