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北翼态势、空中突击(5/5)
p>
(一些解释:
1、突然出现的苏军坦克
事实上6月22日之前,德国人只发现了苏联部署在乌克兰的10个机械化军中的3个,因此当6月底,大批苏军坦克冒出来攻击南方集团军群的时候,德国人的震惊远比第一次遇到KV-1和T-34时大。
并且相比于在杜布诺地区,拥有足够力量反抗的第一装甲集群。
位于罗马尼亚的第11集团军,在面对突然冒出来的苏军坦克时,显得更为无力。
2、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
和大多数仆从国军队一样,罗马尼亚军队在有利可图的时候,战斗力还是值得信任的。
在历史中,罗马尼亚军队,作为敖德萨包围战的主力,表现可圈可点,在后续突破第聂伯河,攻占克里木,乃至攻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的攻势中,也是各种出力(总兵力达到122万人)。
在这段攻势中,为罗马尼亚军队提供动力的是,收复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
并获得德涅斯特河和布格河之间,包括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在内的,苏联土地的管理权。
只是一旦局势向着不利的地方发展,罗马尼亚人跑路(崩溃)的速度也同样很快。
当斯大林格勒的德军,面临被包围的危险时,就是罗马尼亚军队的迅速跑路(崩溃),直接酿成了德军防线的崩溃。
而对此一支采取顾问制度,而非直接指挥的德军,也拿罗马尼亚军队没有一点办法。
PS:对于罗马尼亚不断投入兵力的情况,美国人还有一个“新奇”的解释——“这是罗马尼亚与宿敌匈牙利的病态竞争”。
即罗马尼亚人,希望通过投入更多兵力的方式讨好小胡子,好让小胡子将第二次维也纳裁决中,划给匈牙利的北特兰西瓦尼亚,再还给罗马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