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死亡循环(2/5)
士机械臂操控的火炮已经完全跟不上各种需要时。
一场需要每一个人都是谭朝志或高寿南的战斗开始了。
从炮弹储存地到火炮阵地,以违背安全原则的方式开辟的运输路线上,到处都是因为倒下位置,并不直接影响弹药运输,而没有被拖走的苏军尸体。
在一些在战斗开始前,还是为了安全而设置的拐角,这些尸体甚至和毛子修士此前留下的齿轮圣像一起,成了苏军士兵临时搭放弹头或装药的托台。
而毛子修士以强迫症式的修筑方式制造的夯实了的光滑战壕侧壁,也很快便被各种红色系的涂料浸透。
其景象即使让从第一次阿米吉多顿战役的绞肉巢都中走出来的“狙击手”来看,都会一种“回家”了的地狱感受。
但是就算是这样,维持炮火连续的行动依然在持续。
因为这样的战斗烈度,都不需要离开炮兵阵地就可以找到超过其惨烈程度的地点。
那就是在阵地工事强度远不如核心阵地的外围炮兵阵地发生的,临时拿起武器的前炮兵部队,与已经突击到这里的德军突击部队交火的阻击战场。
在这里不够坚固的战壕与掩体已经被德国人的火力摧毁,这让剩下的掩体只能各自为战,依靠众多焊接着齿轮标识的机枪,在高速连续射击下依然不卡壳的神奇可靠性。
阻挡因为远程火力很难直接啃下核心阵地工事,而收到命令要对苏军炮兵阵地实施递近爆破的德军精锐。
而能依靠这样的火网,拦阻德军推进,则是这些最多十几分钟前还是炮兵后勤部队中的后勤士兵,在德军突击队到来的第一时刻交了足够鲜血作为学费才换得的情况。
那些已经失守的掩体中,因为一开始死于冲击波而较为完整,但现在已经因为横飞的各种钢铁结构变的支离破碎的士兵尸体,就是他们曾经学习的过程。
至于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地方,在遭遇德军突袭之后接近半个小时,都只能依靠这些半路出家的步兵来防御,而没有任何一个薯条旅部队成员,或者是玄学侧的突击队赶来增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