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其他类型> 我,薯条,苏联英雄> 第153章 鸟人的手段(5/7)

第153章 鸟人的手段(5/7)

特色封建组织模式与地理特性,使得在欧洲,一小撮以民族之名团结在一起的“骑士团”,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打下并控制很多土地。



    并且这种模式导致的上层战争与基层管理的割裂,使得普通人并不怎么在乎头上的贵族老爷怎么换。



    于是欧洲的国家,几乎人均祖上阔过——或者说后来为了建立国家民族认同,人均进行了向上攀附。



    只是这种人均祖上阔过,但都没阔到形成民族融合的情况,从根本上遏制了民族融合。



    直到欧洲走出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生产力大发展时期,一支“骑士团”可以控制的范围大幅扩大,一系列更为剧烈的武装冲突开始。



    逼迫原本与战争较为割裂的基层管理,开始了比东大晚了上千年的改革,欧洲的战争也同样晚了上千年开始了,从主要依靠职业兵骑士,向主要依靠征召兵的形式转变。



    再加上战争烈度的提升,更广泛的成了炮灰的欧洲佃农,终于也晚了上千年意识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含义。



    但是欧洲并没有形成超越“骑士团”的组织模式,觉醒了想为自己而战的佃农,也只能成为新的“骑士团”,于是民族国家的概念诞生了。



    并且随着战争范围的扩大,更多原本不在乎头上贵族如何变化的佃农,或自己觉醒,或在头上贵族的敌人唆使下觉醒,成为新的“民族”。



    自此欧洲制造新民族的运动持续了整个十九二十世纪,然后欧洲就走向了几乎不可逆的分裂的更加细碎的路程。



    乃至于整个近现代西方政治,都带有这种不断细分的倾向,且热衷于将相同的分割模式投向殖民地,制造了更多本来不存在的“民族”冲突。



    而在东大,自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核心——耕战一体开始,基层管理就和军事战争绑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大范围的国民认同,这也导致了秦朝虽然统一了,但秦末六国贵族余脉依然有巨大号召力——这对于欧洲的小“骑士团”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而这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