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其他类型> 我,薯条,苏联英雄> 第157章 命运的巧合(6/7)

第157章 命运的巧合(6/7)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些解释:



    1、维尔纽斯旧城区



    作为中世纪伴随立陶宛大公国建立,兴起的前东欧最大城市,其旧城区理所当然的是一个堡垒形制的建筑区,这是维尔纽斯城内几个势力,在面临兵祸时都挤在这里的原因。



    而且由于维尔纽斯地区人口,算是此时波三小地区少有的密集区,整个城区规模超过100平方公里(以现代规模推算,不包含周边卫星城)。



    所以从如此大的城市中,挤到了不到5平方公里旧城区的几个势力,在最初能做到几乎“相安无事”。



    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原有居民大部分已经踏上逃亡之旅。



    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虽然城内的三股主要势力,现在分别站在亲俄、亲德、投机三种立场下。



    但在战火真的烧到眉毛前,在整个维尔纽斯地区势力分野里,这三股势力都要算进摇摆投机派。



    因为坚定的亲德派——比如“立陶宛自由军”已经是到前线喜迎王师了。



    坚定的亲苏派——比如苏联建立在维尔纽斯的管理机构,相比历史中的仓皇情况,在薯条旅带来了足够的缓冲时间后,也已经带着机要疏散了。



    2、关于人口数量的严谨性解释



    之前作者提到的此时维尔纽斯城区可能有30万人的说法,是纯粹的个人推测。



    主要依据是据称1931年维尔纽斯有二十万人,而二战中在维尔纽斯的※※隔离区遇难的人数可能超过25万人,以及现如今维尔纽斯人口近60万人。



    所以,作者认为,即使由于薯条旅的存在,在战争爆发时有更多当地居民在战火烧到维尔纽斯前就离开了。



    但是由于从立陶宛南部,更靠近波兰和德国位置的人口密集区逃难过来的战争难民更多,维尔纽斯地区的人口还是出现了大规模膨胀,并让维尔纽斯成了薯条君当前走过的战场中,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这也是“潜伏”三人组和鸟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