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三字经(2/4)
然还将其视作为最看重的作品!
这当即就引发了一群人的逆反心理,偏要认为李讲的判断有误。
“既然是写给孩童的,那首先字词的使用就得再三斟酌,不能生僻,必须简洁。”
“对,而且故事也必须直白明了,否则孩子很难看懂其中的深意。”
“没错了,正是因为这些无形的条条框框,导致从古至今的孩童读物,入流都困难,世安侯选择这么一条赛道,怕是要碰壁。”
“若是贯州就算成功了吧?”
“一般人能够在兼顾这么多条要素的情况下写出贯州,自然算作成功,可那人是李讲,李镇国!能用寻常的标准吗?”
民间人声鼎沸,百姓激烈的讨论。
许多人并非是真的对李讲有成见,而是觉得李讲大限将至,能写下的作品越来越少。
人都是自私的,很多人都希望,李讲留下的作品能对自己起到作用。
而孩童韵文……
很显然,凡是能够自由发表言论的,基本都超过了这个年纪。
不过,人们怎么想,终究是无法影响到李讲的。
在各部门全力配合之下。
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一辆辆马车,便出现在街头巷尾,将崭新印刷的报纸,送到报亭。
外界议论归议论,真到了发行的这一天,一个起的比一个早。
许多下人被主人吩咐,天都没亮就爬起来了,守在长安保亭面前。
到了六点半,大唐各地,凡是《长安报》设立的报亭,全都被人山人海围起来了,排满了客人。
一开始,一部分人还很忐忑,不确定李讲到底写没写作品。
但伴随着报亭开张,第一份报纸卖出去。
那人交付钱后,居然没走,就站在报亭面前,急不可耐的翻起了报纸。
他很快就看到了李讲的署名,顿时狂喜大叫,“诸位!诸位!李镇国真的写作品了,而且不是一首,而是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