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书圣王羲之(3/6)
王羲之而言,这一份牛心炙,扫除了他心中的阴霾,让他从此看得起自己。王羲之后来东床坦腹的坦然,或许也跟这份牛心炙的影响分不开。“大约二十三岁时,王羲之出仕,为秘书郎。”“大约二十七岁时,伯父王导出于政治需要,需要结交郗鉴以对抗政敌庾亮。”“而郗鉴当然乐见其成,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姻,于是选婿。”“选来选去,郗鉴偏偏选了以东床坦腹的随便态度来应付郗家郑重其事择婿的王羲之。”“别的子弟都拘谨,就王羲之不当回事。”“其实这正是王羲之雅量高致的地方,身出名门,却又不汲汲于名利。”“这个择婿过程,后世一直传为佳话,以致于东床快婿后来发展为成语。”“公元334年,庾亮地位攀升,移镇武昌。”“王羲之应庾亮征辟,入征西将军府任参军。”“公元338年,东晋王朝形成由王导、郗鉴、庾亮共同主政的局面。”“王导为太傅,主持中枢。”“郗鉴镇京口,挟持下游。”“庾亮镇武昌,控御上游。”“这样三权交攻,互相牵制,有利于实力虚弱的司马氏皇室。”“悲催的是,这样的情况下,王羲之处在了三权交攻的政治漩涡中。”“他是王导的侄子,又是郗鉴的女婿,又是庾亮的部下。”“直至340年三巨头相继去世,这种情况才得到缓解。”“之前,王羲之一直处在三权交攻的极限拉扯之中。”“这也对王羲之的人格形成有极深的影响,压抑和磨难对于他的艺术思维是有深切的影响的。”“因为书法艺术的节奏就像生活,没有浓墨重彩,就衬托不出云淡风轻。”“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有情绪需要表达,才会有书法艺术表达时的粗细和浓淡。”“也正是这个原因,就是在这一段时期和以后的一段时期,王羲之才书法大成。”“由此可见,书法家的艺术成就是需要经历过生活打磨的。”“晋康帝建元年间,王羲之书名大盛。”“最后到了朝野争相效仿的地步,以至于庾氏子弟也舍家法而效之。”“时任荆州刺史的庾翼,书名本在王羲之之上。”“当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大为不满。”“斥责家门弟子效法王羲之的举动,甚至场言要跟王羲之比个高低。”“只不过,不久后庾翼就去世了,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此后王羲之终于获得了外放的委派,他一直在努力外派。”“诣台待罪给他带来的心理影响是终身的,只有远离政局中心,才会使他心理上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