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90章 扬州八怪郑板桥(5/6)

第490章 扬州八怪郑板桥(5/6)

隆十三年,乾隆出巡山东,郑板桥被任为书画史随行。”“之后,朝廷派大学士高斌、左都御史刘统勋办理山东放赈事宜,郑板桥随行巡视。”“乾隆十四年,时值秋熟,潍县灾情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乾隆十六年,二月海水溢,板桥到潍县北边禹王台勘灾。”“乾隆十七年,郑板桥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同年年底,郑板桥因病去官。”“郑板桥在为官期间,郑板桥有诗歌《道情十首》《逃荒行》《还家行》以及自叙传《行书板桥自叙》。”“乾隆十八年春,六十一岁的郑板桥去官后离开潍县。”“离开潍县之时,郑板桥的整个家当只用了三头驴子驮着。”“一头驮着自己,一头驮着两夹书和一把阮咸,一头驮着在前引路的小差役。”“去官以后,郑板桥回到了兴化老家。”“为了养家,又到扬州以卖画为生。”“乾隆十九年春,郑板桥应杭州太守吴作哲之邀再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乾隆二十一年,郑板桥邀程锦庄、黄慎等九人在竹西亭聚饮。”“乾隆二十二年,郑板桥参加了两淮监运使卢见曾主持的红桥修,板桥和诗四首。”“乾隆二十八年,参加虹桥修禊席,与袁枚结识,并互用诗句赠答。”“晚年的郑板桥游历四方,每到一处便会赋诗、题书、作画,这个时期是郑板桥创作诗歌较为多的时期。”“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郑板桥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曾国潘:郑板桥的故事,率真之人,至情之魂。在悠悠历史长河中,郑板桥宛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论及板桥的为人处世之道,率真二字恰似那简洁而精准的画笔,勾勒出他灵魂的轮廓。郑板桥深悟恕道,人情练达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中,他那十足的人情味如涓涓细流,润泽着每一个与之相关的灵魂。无论是吟诗还是作文,字里行间都似有情感的精灵在跳跃,那至情至性如澎湃的潮水,冲击着读者的心岸。他曾以一首七歌,将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毫无保留地袒露。在那首七歌里,他倾诉着自己的坎坷经历。幼年时,家境贫寒如冬日的荒野,寒风凛冽,吹得人瑟瑟发抖。家中常常食不果腹,粗粝的食物是他童年记忆中难以磨灭的苦涩。为了求学,他在昏暗的烛光下苦读,那微弱的光线映照出他清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