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都市言情>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266章 弥漫在历史中的阴影——汇丰(2/4)

第266章 弥漫在历史中的阴影——汇丰(2/4)

p>

    到了民国,汇丰的影子,如同跗骨之蛆并未削减半分。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袁世凯借口办理善后改革,向国际银行长期贷款。



    其中,汇丰银行开出“善后大借款”,要求以中国盐税为担保,所有盐税收入必须储存在汇丰等五家外国银行。



    至此,中国关税和盐税。



    两大主要中央税收的存管权都被汇丰攫取。



    这些都是写在历史书上的,只是历史书上从未出现过“汇丰”二字。



    直至1949年。



    汇丰全面撤退,总部从尚海转移到了港岛。



    此时,四大洋行怡和洋行、和记黄埔、太古洋行和会德丰,早就将港岛的地皮资源瓜分殆尽。



    在港岛,银行业务又有渣打这个强力对手。



    这一切也都宣告着,汇丰得从头再来。



    直到1965年,汇丰又找到了一个机会。



    当时,港岛爆发股灾,明德银号价值700万港元的支票遭拒付,引发港岛银行挤兑危机。



    一众华商银行都受到波及。



    恒升银行更是如此,多次发生挤兑事件,一天之内,失去银行存款总额的1/6。为挽回局势,恒升向汇丰求助。



    最后,汇丰收购恒升51%股份,从而奠定其在港岛银行业务的龙头地位。



    而到了七八十年代,英资谋划全球布局,资金从港岛流出。



    华商随之崛起。



    如同选中胡雪岩一样,汇丰在港岛挑选了两个关键人物。



    一个是主动迎合,老谋深算的鲍玉港。



    另一个是更年轻更锐利,为了财富不择手段的李家城。



    现如今,他们瞄准了第三人。



    也就是——邵维鼎。



    汇丰的辉煌,后来者居上,可以说每每都踩在了时代的脉搏之上。



    历史书上或许没有汇丰的名字,但是这段百年历史当中,却处处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