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要不要兜个风?(5438)(2/7)
爬升,Dr.夫里奇。”
方豫随手拿起翻页器,向前翻了几页,激光的光点在幕布上的某个图表上晃了晃。
“剪切主场爬升到13.2T才能进入稳定相位,前三毫秒是磁场未闭合区段,刚好可以用来做尾波的对照组自激响应测试”
“另外,Dr.夫里奇,我不是博士,只是个本科生。”方豫松弛的坐在椅子上,露出个遗憾的表情。
听到方豫还不是Phd,卡尔夫里奇和其他研究员脸上多少都有些惊讶。
又回答了几个问题后,这场研讨会也就结束了,方豫刚要走,就被杰伊豪瑟叫住了。
“一周之前,你的名字就已经被加进了‘荣誉课程’(Honors track),但我也没看到你选任何替代课程,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头发略显凌乱的杰伊豪瑟身上的黑色休闲西装非常合身,站起身,双手插袋,看起来远比真实年龄显得年轻。
凯文斯通这个项目杰伊豪瑟一开始并不看好,最后没想到还真做出来了,成功验证了“贝纳-赵”结构的有效性。
“贝纳-赵结构”是两年前MIT的两名理论物理学家所提出的一种用于高密度等离子体系统的自适应约束结构框架。
这个结构提出后,业内就有很多人认为这个约束结构应该对高密度等离子体的约束效果有很大的改善。
但由于实验难度太大,杰伊豪瑟原本压根不抱任何希望,没想到还真被凯文斯通这么个小组给搞出来了。
虽然不是什么划时代或诺奖级的科研成果,但运气好的话,如果“贝纳-赵”结构真的产生了广泛应用,凯文有生之年拿个潘多夫斯基奖或汤姆邦纳奖还是有点希望的。
当然,也只是有点希望,属于够资格获得但大概率不能获得的状态。
但就算如此,这也已经算是相当让人惊喜的一个结果。
实验数据干干净净,分析的明明白白有理有据,几乎不用太费心的审稿,就能看明白整个实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当杰伊豪瑟通过凯文的叙述,了解到这个实验的最大功臣居然是一名本科生,惊讶之余,更是惊喜。
物理,最需要的就是天才,无论是实验物理还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