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农圣(5/6)
年前,我在担任沧州刺史的时候,曾在民间遇到了一位高人。”“那位高人跟我谈论治理农桑的关键,给我讲述了许多,还送了我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是个贤人,可惜,名声却不显与世,我有心留下他,奈何,他没有心思出仕.”祖珽急忙上前,将那书带到了刘桃子的面前。刘桃子接过书,翻看了几页,眼眸不由得放大了些。“你说的哪个高人?他叫.”“他唤作贾思勰。”“在魏朝担任高阳太守,齐国建立后辞官,而后就在沧州,青州,齐州等地游历,著书育人.”高浟很认真的介绍起这个‘名声不大’的高人,“陛下,此人跟我辩论了许久,他说‘强国在农’,一切政策都得围绕着农来进行,倒不必压制其他,但是不能轻视。”“那时我对均田极为看重,自以为均田令乃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农政,可他却驳斥了我一顿。”“他说,官府将耕地交给百姓们去耕作,这只是最基础的,不能算是农政,而真正的农政,是通过官府的力量来让百姓们节省更大的力气,得到更多的成效,其中就包括了农具分配,堆肥,新农具等等内容.我跟着他学到了许多。”“此人的名声虽然在诸多名士里不算显赫,但是此人当真是厉害极有才能!!”高浟很用心的想要说服刘桃子。刘桃子挥了挥手,再次打断了他的话。“我信。”“嗯?”刘桃子一脸的严肃,“你所说的那个高人,他如今还在吗?可还有来往?”高浟回忆了下,方才缓缓说道:“已经有十年不曾联络了.他倒是还有几个弟子,听说都在光州.”刘桃子看向了一旁的祖珽。“去找人。”“若是人已经不在了,那就找他的弟子们,去问问有没有此人的书籍文章留存。”“唯!!”祖珽看出了刘桃子的重视,赶忙离开了此处。高浟终于安心了许多,他认真的说道:“这些时日里,我一直都是在按着那本书上的内容来尝试农政,各地的矿场,已经有数年,都是全力打造农具,增加铁制农具的数量,打下其价格,这在各地已经见效,平城今年一把好铁锄价格已经降到了二百钱,比过去要减了三倍!”“这些好的农具淘汰掉了过去那些粗制滥造的劣质农具,增加了成效。”“另外,面对那些实在拿不出任何钱,刚刚得到授田的百姓,我还下令可以从官府赊借,秋收之后,按时价偿还,另外补交粮食.”高浟想要做的事情,跟众人所想的事情,出现了些偏差,朝中官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