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成功在此一举!(2/3)
化,只是没人敢公开说而已。大家心照不宣。“寻常的圣旨,只下给某一个人,陛下才会用大白话。”杨士奇继续劝说道:“正式诏告天下的圣旨,陛下还是会令近臣捉刀代笔,好生润色,再正式颁布。”“咱们这一期的报刊,少说也要印刷几千份,殿下这文章刊登上去,恐怕就传之天下了。”朱允熥想了想,道:“那也无妨。”“我发明滚筒式油印机,本就是为了推广知识,传播文化。”“要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更多的人读书识字。”“阅读知识,获得知识的门槛就必须要大大降低。”“大家都觉得大白话粗鄙不堪,不能载之于书籍,见之于文字。”“我却让为这是必经之路。”一直到后世,仍有不少人认为,文言文更优美,更精准,有许许多多的优点。但白话文至少有一个优点,是文言文不具备的。那就是学习的难易程度,尤其是入门时的门槛。白话文很容易入门,而文言文想要入门,需要经过长期的系统化训练。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推广。朱允熥并不反对文言文。事实上,在前世,作为历史业余爱好者的他,有时候还很喜欢阅读一些文言文的原稿。相比于口语化的白话文,文言文的特色是语言文字的含义变动很小。比如说,后世的人,恐怕已经听不懂两千年前的古白话了。但仍然能看得懂两千年前的人,写的文言文。然而,他很清楚,知识文化要普及,就要简单。要让只上过几天私塾,仅仅知道写自己名字的底层百姓,也能读得懂。“大家都不愿意写,那就从我开始吧。”朱允熥道。杨士奇肃然起敬。“殿下有此志向,杨某钦佩。”“倒是杨某有些入魔了。”“既是要推广,那不仅是殿下这篇,第一版刊登的陛下传记,也可以写得更通俗易懂一些。”他说改就改。很快,一篇新作,就在他的笔下写了出来。认真修改无误后,当即便去印刷了。此时已经是四更时分。吴王府内临时设置的印刷室内,工人们开始了快速而紧张的印刷。朱允熥亲自监督。看到工人将印好的报刊装好。对于这份报刊,他给其取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大明日报。全部印好便已是五更时分。立即便马不停蹄的开始准备发送。“首先是宫中,一定要让皇爷爷看到。”“其次是金陵城内的皇亲国戚,勋贵武将,以及所有六品以上的官员。”“第一次发行,这些人全部免费赠送一份。”“至于剩下的,则由报童当街叫卖,每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