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战鼓起!欲平倭寇,先收台湾!(1/5)
自一众皇亲国戚因商税改革风波而颜面尽失后,商税新政便犹如脱缰野马,势不可挡。昔日重重阻碍,仿佛晨雾般一日之间消散无踪。毕竟,连皇亲国戚都被收拾了,其他人又哪里还敢对抗呢?加之全国舆论如潮,纷纷谴责逃税之徒,盛赞税务司的铁腕治理。聪明人都知道此时应韬光养晦,以免引火烧身。偶有愚昧之徒不识时务,也很快被税务司整治得服服帖帖。短短数月间,税务司所征得的商税,竟高达两千万两之巨。其中固然包含追缴的历年逃税款及罚款,但新征税额亦超千万两之多。据此推算,大明一年的商税收入,竟可跃升至三千万两以上。这一数字不仅令朝臣哗然,连老朱都被惊得瞠目结舌。要知道,此前大明全年税赋总和,包括粮食折算在内,也不过两千多万两。而商税所占份额更是微乎其微,不足百分之五,仅有百余万两而已。按常理,朱允熥将商税率自三十税一加至十五税一,仅能增收百余万两税银。然而,事实却是大明税赋整体激增一倍有余。国库为之充盈。此中不难窥见,昔日商税逃漏有多严重。老朱原本对加征商税,心里是持反对意见的。毕竟,当初减收商税,将其定为三十税一,就是老朱亲自划定的。只是念及朱允熥刚刚监国执政,老朱不愿在此时反对,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他一试。在老朱眼中,这不是多大的事。若是行不通,再换回原来的老法子就是了。却没有想到,加征商税和变革征收之法的结果,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自大明立国以来,国库里还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银子。朝廷有了钱,自然是花的。于是,大规模修路的计划就提上了日程。以金陵城为中心,辐射四方。东至松江宁波,北抵北平,南至广州,西连武昌,包括太原、西安、开封等地,皆规划了直达金陵的大道。同时,大量的水利工程,亦被提上日程。往年开春,朝廷各部堂官聚集一起讨论新一年的开支,往往都因为收入不够,开支过大而头痛。各衙门为了争银子吵成一片。今年却是非常和谐。朝廷发放给各部衙门的银子,都是足足的。唯一美中的不足是,太孙殿下简拔原国子监监生夏原吉入朝为官,新设审计司,专门审计各衙门的财务开支,令官员们都有些烦恼。不过,整体上还是挺好的。至少都有钱了。不再是东拉西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商税的事情,虽然让诸多勋贵和官员都深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