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战鼓起!欲平倭寇,先收台湾!(2/5)
痛,但在强大舆论压力下,他们又不得不出来表态支持。《大明日报》的威力,在这场纷争中尽显。原本被士绅们通过“读书人”控制的舆论,渐渐转移到了朝廷手中。尽管还不是全然如此,至少趋势已现。朱允熥从来没有说过“新政”的事,朝野却都在讨论“太孙新政”。去年冬天无战事。但朝中已经有人提议,既然如今国库充盈,兵精粮足,不如趁此机会,出兵北元,彻底扫清大明北方之患。这一提议得到了许多大臣的赞同。塞边的藩王们,更是一个接一个上书,请求出兵。太孙并没有明确反对,对此不置可否,但却经常前往大明军事学院,培训将领,检阅新军。这也被视作是正在备战的信号。于是,大臣们的上书更频繁了。若要出兵北元,春季便是最好的时间。因为经过一个冬天后,草原上的马都饿瘦了,战马的战力大减。在此时进攻鞑子,往往能收到极佳的效果。就在许多人以为朝廷必定要出征北元,兵部众官员都在为北征做准备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惊爆的消息。故太子妃所在的吕氏一族,满门皆被“倭寇”屠戮。这当然是蒋璩暗地里悄悄率锦衣卫做的。老朱早就下了将吕氏一族全部诛灭的圣旨。但事情要秘密的做,找好背锅者,就只能静待时机,不能操之过急。吕氏丧礼过后,在朱允熥的有意安排下,吕氏一族都离开了金陵城,回到其老家寿州。随后,便有了倭寇突袭之事。这个手法谈不上有多高明。但既然官府调查后,认定是“倭寇”所为,那便没有什么人怀疑。毕竟,这些年,倭寇做过许多类似的事情。其中有不少是真正的倭寇,还有许多就是本地的盗贼,装扮成倭寇。要不然,大明朝廷也不会发布海禁。海禁与其说是防止倭寇侵扰,不如说是防止大明的百姓出海,摇身一变,成为“倭寇”。这些人入则为民,出则为寇。就真的剿之不尽,杀之不绝了。消息传来的第二天,《大明日报》就进行了整版报道。一是倭寇残暴无比,致吕氏满门被屠,惨状胜过地狱。二是尽数倭寇昔日种种暴行。此外,还刊登了以前被倭寇屠戮了家人的受害者的采访报道。他们在采访中声泪俱下的诉说自己家人的悲惨遭遇,痛斥倭寇的残暴无人性,呼吁朝廷彻底剿灭倭寇,出兵讨伐倭国,使其永不敢再犯大明边疆,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老百姓总是很容易被煽动的。何况金陵城本就地处东南,东南沿海的百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