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杀黄子澄!(2/5)
门的房子,再或者是随着正式衙役去帮忙丈量田地等等,乃至许多整天无所事事,只是点一下卯,应付一下,也叫服“徭役”。国家没有大动土木建设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百姓,服的便是此类徭役。在本乡本地干活,工作轻松,百姓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怨言。可一旦国家有大工程建设,诸如建设大的城池,修长城,挖运河……那便需要背井离乡,前往指定地点服徭役。两者绝对是天壤之别!朱允熥如今大兴土木,建国道,修堤坝,建水库……百姓们要离家乡去服役,或多或少,会有些怨言。杨士奇此前没说过,姚广孝的探听司没有呈报,百官的奏折里,也没有提及此事……大约只是因为事情还不严重,大家都十分默契的闭口不提。因为谁都知道,这是太孙殿下大力推动的。大臣们不愿触怒眼下权倾天下的太孙。杨士奇、杨广孝等亲信之人,亦不愿因为这样的事而挫伤太孙殿下的积极性。所以,便出现了无人言说的局面。若非齐泰在咒骂他时说出来,恐怕朱允熥现在还没有任何察觉。这就是上位者困局。很多时候,很难了解实际情况。不要说久居深宫之人,就算是后世大城市的孩子,对农村的情况也是很难真正了解的。以致后世网络上有些人发表的对农村的评论,能让人啼笑皆非。那还是资讯非常发达,人口流动众多的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人,便已经难以理解对方的世界和生活了。深宫中的朱允熥与民间百姓的生活距离,何其遥远。要时时刻刻了解民间具体的情况变化,又谈何容易?身为上位者,对此必须保持足够的警觉。朱允熥朗声道:“既然国库存粮充盈,传令下去,以后凡服徭役者,皆由朝廷给付米粮,不再自带粮食。”“所需开支从粮库划拨,肉菜所需钱财消耗,各地按人头如实上报,由朝廷拨款。”“派出官员巡视检查,一定要让民工吃饱吃好。”“此外,民工在服徭役的路途上所需要的开支,也由朝廷按标准给付,折算成米粮发放。”“百姓可拿凭据去粮仓兑换,亦可去大明银行兑换成钱财。”百姓服徭役,有一项非常大的开支,便是吃饭!按规定,是要自带米粮去服徭役的。虽然说自己在家也要吃饭,但做工肯定比平时吃得更多。如果在家乡服徭役还好一点。若是地点较远,来回路途上的消耗,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朱允熥的法子,就是虽然现在无法给付工钱,但吃的东西,皆由朝廷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