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迷舟》(1/6)
80年代末,王硕和马未都这俩京城名人,领着莫言、海岩、苏童、刘恒、刘震云、刘恒、史铁生这几个名笔,在京城搞了家“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干的是啥呢?
打破传统编剧模式。
以前我们编剧写了东西,被剧组看上以后,甭管写的是《庐山恋》还是《黄山恋》,总之我们按着统一价儿就给收购了。
顶多就是特别好的多给一些,一般的稍微少给一些,差别不大。
但是现在不这样了。
也就是说不像以前那样,不管啥剧本,都按着你们给的价儿去卖了。
我们写得好的,我们要和你们谈价格,谈的合适我们才出。
总结一下就是市场化生产、出售影视作品。
而王硕找的这几个人,也确实有说这种话的底气,因为这几个人堪称是全明星阵容。
而且他们是各有所长那种:
莫言擅长民俗题材、海岩擅长主旋律题材、刘震云擅长平常生活史铁生是精神支柱。
这么几个人凑到一块儿。
你要啥,啥都能给你写出来。
因此,当时“海马影视创作中心”一成立,在当时的中国,迅速引起非常大的轰动。
就连《人名X报》都刊登出他们组建这个“海马影视创作中心”的信息。
而这家“海马影视创作中心”也真是不负众望。
先弄了部电视剧,叫《渴望》,当时有多火呢?刚步入90年代的时候,困扰全国普通老百姓的“难题”是:“宋大成到底娶不娶慧芳啊?”
那真是一经开播,万人空巷,海马这些人的名气也红到了千家万户。
后面又再接再厉,搞了部电视剧:《编辑部故事》。
第一部情景喜剧,从收视率,到社会文化影响力,再到造星能力,都堪称空前绝后。
海马也从最早的12位人,扩充到了40多人,人员囊括了后来京圈儿的所有排的上号的大佬。
这家“海马影视创作中心”也就成了后世所谓“京圈儿”的雏形。
江弦现在做的,无非就是复刻当年王硕和马未都做的那点事情。
不过以他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