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封王(3/5)
宗亲,全部封王。
他拟了一份名单,一共27人。
尚书仆射裴秀是这方面专家。司马炎便擢升裴秀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负责操办此事。
裴秀拿着司马炎交来的27人名单,逐一查看,细细琢磨。
名单上,与司马懿同辈、属皇帝爷爷辈的一人:司马孚,司马懿之弟。
司马懿兄弟8人,但到如今只剩司马孚健在。
裴秀把他列在最高处。
皇帝的名单中,与帝父司马昭同辈的有21人,其中6人是司马师的亲兄弟,即司马懿的儿子。
他们是皇帝的亲叔或堂叔。裴秀将他们列在第二排。
名单中与皇帝平辈的有5人,其中三人是司马昭之子,即皇帝亲弟弟。另两人是皇帝从兄弟。裴秀将他们列在第三排。
从周朝到曹魏,爵位制经过了一些变化,但大同小异。都是分两部分:宗室爵位、军功爵位。
宗室爵位分王、公、侯三级。
秦汉军功爵位是二十军功爵位制,最高是关内侯。
曹魏时增加了5阶军功列侯:县侯、乡侯、都乡侯、亭侯、都亭侯。五阶列侯都有食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裴秀此刻不考虑军功爵位。
先解决司马宗亲贵族封王的事,然后考虑宗室公、侯分封之事。
王分两阶:郡王、县王。
公三阶:郡公、县公、乡公。
侯也分三阶:县侯、乡侯、亭侯。
由上可以看出,贵族爵位是三级八阶。
三级八阶还是太笼统了,不足以拉开差距,可能会导致尊者、卑者,功大、功小的在一阶。
皇帝把这差事派给裴秀,就是要他想出办法评估差别、平衡高低,为皇帝排忧解难。
经过苦苦思索,他有了主意。
郡王均可裂土立国。那就通过食邑、常备军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