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玄幻魔法> 幸好遇见神> 第353章 阴泉奖励(1/5)

第353章 阴泉奖励(1/5)

    拓跋焘待太子坐下后,没有立即开口,而是沉思起来。



    拓跋晃识趣,不会打扰父皇思绪。



    这二人就是魏国的话事人,尤其是作为皇帝的拓跋焘,本应该一言九鼎,对国事能作出独断决策。



    事实是并没这么简单。



    魏国的权力体系,来自于鲜卑族部落制。



    部落制时代,那时的鲜卑人过着游牧生活,大首领与各部首领共同商议,决定鲜卑族的战争对手。



    其它事情,各部落实行长老会议表决制。



    当然,部落首领在长老会里有绝对份量。



    但进入国家形态后,魏国权力结构有了巨大变化。



    最大变化是中央决策层引进了汉人。



    因为鲜卑人对“国家”这玩意,实在有些陌生。



    让归附于鲜卑人的汉族大儒来搞国家体制设计,方便、轻松得多。



    对拓跋焘爷爷拓跋珪、父亲拓跋嗣时代的鲜卑人来说,结束游牧、开始定居生活,确立首都,搭建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管理框架,任命大小官员…这些事情,都是摸索着来搞。



    慢慢地,他们发现捷径:找汉族大儒起草,照搬晋国、宋国体制。



    鲜卑贵族权臣对汉儒提出的草案稍加讨论,即批准执行。



    从拓跋珪到拓跋嗣,再到现在拓跋焘,其实是一路建设,一路整改,前后变化也不小。



    目前,魏国的政权结构是:



    1.皇帝高高在上,统率群臣;



    太子在东宫有一套模拟皇帝宫廷的体系。作为备用。



    2.皇帝之下,置三公、太宰、尚书、仆射、侍中。



    这些官员加上皇帝、太子,组成决策机构。



    在拓跋焘坚持下,这些官位里都吸纳了汉人。



    3.地方分州、郡、县三级管理。与南朝宋差不多。



    现任皇帝拓跋焘经过多次实践,深知一点:魏国要统一北方、与南朝宋抗衡,朝廷必须吸纳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