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宁效高贵乡公死 不做常道乡公生(1/6)
历史就像长江、黄河。
无论多少山石崩塌堵住河道,江河也不会断流,最多只是改道。
一个国家无论发生多大事,也只是如往历史长河里扔块小石子,溅起一朵小浪花。
魏国的兴起、覆灭就是如此。
史上有几个魏国。
最早的是春秋末年三国分晋分出的魏国,而后是曹丕建立的曹氏魏国,再后就是拓跋氏(元氏)魏国。
以后还会有。
它们都叫魏国。
只是后人为了区分它们,才把三国时的魏国叫“曹魏”,把拓跋氏(元氏)魏国叫“北魏”。
这三者的共同特点是:最初根据地大致都在山西(太行山以西)、河北(黄河之北)运城、河南洛阳一带。
后来的魏地概念,基本就是山西、河北。
几千年历史中,魏地人形成许多特点。
有一个特点则由始至终都很明显:信念执着。
元子攸身为鲜卑后裔,成为北魏皇帝后开始读“曹魏”和“先秦魏国”史书。
他最佩慕的人是魏少帝曹髦。
曹髦明知可能会被当街杀死,也要喊出那句千古铿将的名言:“司马昭(篡位)之心,路人皆知!”
元子攸很不赞同魏元帝曹奂,认为他配合司马炎、禅位给对方,很没骨气。应该死磕到底。
曹髦身为皇帝,19岁时在街上被杀死,后来被追封高贵乡公;曹奂禅位给司马炎,被封常道乡公,活了58岁。
元子攸读到他们二位的故事,慨然叹道:“朕宁效高贵乡公死,也不学常道乡公生!”
既然存了这样的认知,什么杀头、灭族之类的后果,对元子攸而言,根本就吓不到他了。
其实,元子攸自幼就很刚猛。
早先,河阴惨案发生时,元子攸曾当面对尔朱荣说:我接受阁下恩惠担任皇帝,只不过是为了活命;阁下想什么时候拿走(皇帝印玺),随时动手即可;但我做一天皇帝,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