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京察(2/4)

,可是不愿发生什么朝堂动荡之事。”朱载坖开口说道。



    这已经是有意阻止了。



    “陛下,京察乃是对全体京官德行和能力的考察,旌别贤否,惩黜不法官吏,整顿官场风气,对贪婪不律的官员,不能及时进行罢黜,对百姓来说,也是一场灾难啊。先帝在时,以宽厚待人,连续数年都未曾推行京察,陛下登基,隆庆元年便下旨京察,方能展现陛下锐意进取之心,至于,朝局动荡吗,臣认为不会的。”



    高拱想要推行京察,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为公,一方为私。



    此时的大明确实需要好好的审查一遍官员,将那些坏了良心的官员踢出去。



    当然,徐阶作为内阁首辅,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良莠不齐,高拱也想用京察,打击徐阶的这些门生故吏,同样损了他的名声。



    朱翊钧一直听着,对于隆庆初年京察的事情,他有些印象,最后的结果就是高拱下台,但其中发展细节朱翊钧却不清楚。



    朱载坖听完高拱的话后,思考片刻,而后开口询问道:“那朕应该做什么?”



    “只要下旨内阁便可。”



    “那谁为京察主官。”



    “按照惯例,吏部尚书杨博,德高望重,可为主官。”



    “高爱卿是否也愿为主官。”



    “陛下心中担忧,臣也知道,臣不会介入京察之中,此次京察,全权让杨博去办。”高拱轻声说道。



    朱载坖也不是傻子,关键的时候,关键的京察,若是高拱没有一点点私心,他是不信的,他不愿意这次京察,彻底激化高拱,徐阶两人的矛盾。



    “既然是对百姓有益之事,朕同意了,待会便让司礼监拟旨,传旨内阁。”朱载坖说着,忽然略有停顿,换了一种口气说道:“学生知道老师有一腔热血,想为朕分忧解难,让大明百姓生活富足,锐意改革,所遇艰难险阻,朕是知道的,不过,万事都不要操之过急,免得弄巧成拙……”



    “陛下,臣知道。”



    徐阶,高拱两个人的主要矛盾就是政见不合,高拱想要更进取一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