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第879章 万历十五年 2 百业兴起(2/4)

第879章 万历十五年 2 百业兴起(2/4)

画师、窑工数万人,从开采高岭土、制坯、上釉、绘画到入窑烧制,工序繁杂,分工明确,自己自发的玩起了流程化……



    青花、五彩、粉彩、斗彩……各式瓷器琳琅满目,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通过皇家商号及众多海商,源源不断地装上海船,远销南洋、西洋,乃至遥远的英格兰。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松江府的棉纺织业后来居上,“松江布”以其细密耐用行销天下,无数家庭作坊和大型工场日夜赶工。



    因为有了市场,一切都变了。



    常州的冶铁、铁器制造……



    嘉兴的造纸业……



    宜兴的紫砂陶……



    金陵的造船业……



    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态势。



    雇佣劳动成为主流,商人资本深度介入生产,追逐利润成为驱动一切的核心动力……



    这也导致江南城市人口激增,市镇繁荣,一个以工坊手工业为核心、商业高度发达的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带,在江南已然成型。



    最大受益者之一的皇家南洋通商总号,在从万历十三年,到万历十八年。



    每年都能给朝廷提供超过七十万两白银的贡给。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也实现了营收,内部各个商队码头的主家,也都赚到了银子。



    这笔钱,成为了朱翊钧内帑最稳定、最丰沛的收入来源,远超传统皇庄、矿税等收入。



    有了其他的经济来源后,朱翊钧在万历十四年,再度解放了皇庄的佃农。



    将土地分给了老百姓,并且第一次按照人口分。



    一个人能分到五亩地。



    不管男女,都是五亩地。



    但因为是皇帝的土地,分出去的这些土地,不允许买卖。



    朱翊钧拿出这笔巨款,恩赏天下六十五岁以上老人,其目的远不止于彰显仁孝……



    因此,万历十五年的这道开年恩旨,看似温情脉脉的敬老恤老,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