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70章 好文,就是要一起分享(3/6)

第70章 好文,就是要一起分享(3/6)

点,人物,背景,等等一系列的铺垫,可越到中间,越不对劲了,香菱也读的磕磕绊绊,脸上飞起了红霞。等出现了狐媚子,香菱就更读不下去了,只好捂着脸跑开了。此刻,旁人只恨自己没有同自家姑娘多学些字,竟然连这种文章都读不下来。莺儿咬了咬牙,挺身而出道:“这没出息的小蹄子,都经过人事了,还装纯,她走了我来读,不就是那点房中事吗,有什么可羞恼的?”随后莺儿深深捱下一口气,率领着余下的小姑娘们,一同品鉴了一番文章。激情过后,小丫鬟们便散去各回了各房。后来也没发生什么奇怪的事,只是那一日岳凌发现,丫鬟们洗衣服洗澡都洗得很勤快,尤其莺儿是最勤快的那个。……京都,皇城,赵德庸如愿所偿,他上递的奏报,比岳凌的供词早了许久,虽然岳凌审出的供词是快马加急,但他的奏报还是先一步抵达了皇城。远在京城的隆祐帝,其实一直都担忧着江浙的情况。毕竟天下赋税,至少有四分之一要出自江浙,江浙乱,则国本动摇,实在容不得有失。故此,每当有江浙的急报都会第一时间的呈交到隆祐帝的御案上,隆祐帝也会放下眼前所有的事,细细考量起奏报中的事。这一日,也不曾例外。隆祐帝急冲冲的展开了奏报,却发觉并不是岳凌等人的来报,而是仍在江浙任职的行省丞相赵德庸。在奏报中,赵德庸诉说了如今江浙的难处,以及今年遭受的洪涝灾害,可能导致赋税无法按时交齐。所以,他便想了个办法,与近来活跃的东瀛商人展开合作,将今年冬季前的生丝全部供应给织造局,开足织机制造丝绸。如果网罗整个江浙的生丝,再有广州十三行的支援,十万匹丝绸还是有机会达到的。虽然没有改稻为桑之前所定下的国策,五十万匹之多,能够一蹴而就解决国库空虚的危局,但是应对眼前的状况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了。十万匹丝绸,盈利将达到上百万两,用于江浙当地恢复国计民生,来年的赋税定然不会有漏缺。赵德庸也是如此在奏报中说明的。仅凭一点生丝,就换成百万两白银,的确是件划算的买卖,更何况眼下的大昌必须要完成财富的积累,才能再进一步的推进改革。各处都要钱,总得先能赚来钱。但于隆祐帝的本心来说,他对于这些旧朝遗老已经不再信任了。之前只是没有机会,更没什么缘由,将他的权利收回,以应对保守派不断的在朝堂上掣肘,而眼下好似是个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