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晋国风云> 第137章 晋贤臣司空胥臣(下)(3/5)

第137章 晋贤臣司空胥臣(下)(3/5)


    胥臣微微一笑道:“不是说教育没用。我们说教育,就是要让人提高学识。



    提高学识做什么呢?



    就是为了使本质更加美好。



    所以人生下来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进入正道。”



    晋文公一听又糊涂了,问道:“比如一个人本质不好,或者我们讲直接一点,就是你一开始讲的,一个人如果成为那八种残疾人一样,如何去教育?”



    胥臣回答说:“嘿嘿,这就要看自身长处因材而用了!



    驼背的让他俯身敲钟,直胸的让他戴上玉磬,矮子让他表演杂技,瞎子让他演奏音乐,聋子让他掌管烧火。



    糊涂的、哑巴这样的人,自身没有可利用的正材,就让他们去充实边远的地区。



    教育,就是根据他内在的性能、本质加以因势利导,就像河川有它的源头,迎到入海口,汇入大海任意奔流。”



    这便是胥臣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注意,胥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这个理念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胥臣先生,这令笔者对你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这个理念,哪怕是到现在,也是真理中的经典啊。



    可悲的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却背离了这个理念!



    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与几十个伙伴一起,学的是同样的东西,面对的是同样的老师。



    然后,接受同样的考试,再然后,以考进什么名牌大学来判定这个孩子教得好不好。



    其实,许多孩子,从很小时便表现出不同的天赋。



    爱打游戏的不见得他今后在软件设计领域没有出息,爱看小说的不见得他今后在文学上便没有造诣。



    爱打闹的可能是体育健将苗子,还有爱唱歌的,爱跳舞的,爱开玩笑的......



    可悲的是,他们都被装进了同一个模子里,在里面苦苦挣扎!



    多少人的天赋就这样夭折了,多少人的兴趣就这样被打压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