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晋国风云> 第175章 赵盾设公族之职(3/5)

第175章 赵盾设公族之职(3/5)



    因为所谓的公族人士,有许多其实已经成了只拥有了晋氏公族这个血统,不再与国君真正心连心了。



    晋成公当然不同意将公族人士召回国,那要加强公族力量,怎么加强?



    赵盾是有办法的,赵盾的办法就是让晋国卿大夫的嫡子担任公族!



    注意啦,这个公族跟列国诸侯的那个公族是不同的概念。



    列国诸侯的公族指的是公室的宗族,放到周天子那里便叫王族。赵盾提出的公族概念是一个官职!



    即赵盾设置了一个叫公族的官职。



    为什么要设官职?



    难道以前的官职不够多吗?你赵盾是要搞机关人事膨胀吗?



    当然不是。



    在春秋各诸侯国里,在朝中为官的人往往有两种身份,一种是级别,如赵盾,他是卿大夫;一种是官职,如赵盾是中军元帅。



    一个诸侯国里的卿是有限的,如晋国最多时设置过12卿,现在是6卿。大夫是世袭而来或者是因功而提拔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具体的官职呢,那是很多的,晋国的六卿具体官职便是各军帅佐,此外还有负责农业的、外交的、占卜的、祭祀的、史官、手工业、刑律、司马等等。



    这些官职,原来的任免权都集中到了国君手里,对郑国鲁国这样的诸侯国而言,国君往往将自己的宗亲子弟任命为各位官职。



    也就是说,当时春秋主要的是任人唯亲,这些宗亲便是公族人士。



    就这样,公族人士基本占据了朝中的各级官职。尤其是那些具体负责国君起居饮食生活、养马狩猎等官职,别看不起眼,但足可以影响国君!



    晋国是个例外,晋国由于公族人士都在国外,所以国君有了任免权后,便按照自己的意愿任命公族外的人士做官。



    这便导致了一个问题:当国君是个明主时,官员基本是好的;当国君是个昏君时,他任命的官员便往往良莠不齐,甚至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