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燃文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晋国风云> 第326章 第二次弭兵会盟(1)(3/4)

第326章 第二次弭兵会盟(1)(3/4)

,并促成成晋吴联盟的局面后,长期以来,楚国深受吴国的侵扰。



    但楚国又不敢全力讨伐吴国,主要原因也就是担心两线作战。一旦楚国进攻吴国,晋国联合中原诸侯侵犯,那楚国腹背受敌,怎么吃得消?



    楚国的干脆出乎向戌的意料,出使楚国之顺利,简直令向戌不敢相信。他也终于明白,在中原诸侯眼里好战的楚国人,其实也迫切呼唤着和平。



    离开楚国后,向戌马不停蹄,花了几个月时间,不辞辛苦奔波于各诸侯国。



    向戌笑了,他对屈建道:“不瞒令尹,这正是晋国的意思。”



    好消息一个又一个带到赵武这里,赵武心潮澎湃,他相信自己的世界和平梦一定能够实现。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那便是齐国的态度相当坚决:弭兵?怎么可能?齐国大夫乌馀的事越闹越大,这事得有个说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乌馀的事?赵武很快明白了。



    这个乌馀,本就是齐国一个大夫,在齐国支持栾盈起兵造反并出兵进攻晋国中,乌馀与齐国国君齐庄公的政见完全不同,他不同意齐国趁人之危进攻晋国。



    最后,齐庄公武装干涉晋国内政以失败告终,这位乌馀大夫又牢骚满腹起来。这使得当时的齐国国君齐庄公火大了,立即对乌馀实施了严厉的制裁。



    谁料这个乌馀也是一个有个性的主,既然你国君无法无天,那老子干脆就不伺候了!



    乌馀一怒之下,于公元前548年干脆带着自己的封邑与族人投降了晋国。



    我们在讲齐国时,讲过纪国国君的弟弟带着自己的封邑投降了齐国,前面提到过的卫国大夫孙林父也带着自己的封邑戚邑投降了晋国。



    现在又讲到齐国大夫乌馀也带着自己的封邑投降晋国,貌似类似这样的事非常普遍。其实,在春秋时期,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



    大周王朝实施分封制的先期,列国诸侯也考虑到国内大夫带着族人封邑投降敌国的隐患,所以当时一条规定便是“大夫无外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